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创意理念
《唐山大地震》的特效创作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02

原标题] 我们的电影特效
蒋燕鸣谈《唐山大地震》的特效创作

蒋燕鸣
《唐山大地震》特效总监
视点特艺公司(Technicolor Beijing)的首席运营官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现在已经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关于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展现因灾难而起的人情和悲喜,都已经不同本刊再多着笔墨。正如负责这部电影特效的视点特艺公司的蒋燕鸣先生所说:“唐山大地震不是灾难片,而是一部讲述由灾难引发的亲情电影。”
       的确如此。就篇幅而言,这部电影在表现灾难的部分其实并不多。正如电影海报上写的“23秒,32年”。因为23秒的大地震引发的长达32年的两代人心理羁绊,才是整部电影的精神所在。

      但是,这23秒是引发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这23秒制作得如何,是电影制作水准如何的重要标准。视点特艺为了这23秒,耗费了10个月的时间。而最终交出的答卷,令这部电影在视听效果上升华到国产电影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这是中国电影特效的新成就。”不少媒体这样赞扬《唐山大地震》的特效制作。而本刊记者在视点特艺公司见到首席运营官蒋燕鸣先生的时候,蒋先生也显得心情大好,满面红光:“媒体对灾难部分的视觉特效也给了充分肯定,我自己就不吹牛了。不过我得说,这部电影我们花了很大功夫,而且做得很也成功。”
 
本刊记者与蒋先生聊了宝贵的一个小时。对这部电影现在取得的成就,他感到非常愉快而且自豪。在对话中,随和的蒋先生经常说的一个主语就是“我们”。这个词除了是指视点特艺的团队之外,还指整个中国电影特效行业。所以,我们决定将这篇文章展现为蒋先生以第一人称自述——因为你看到的这些,无论是银幕上的惊险还是这篇报道,都是“我们”的成就。
 

地震前的鱼缸
      在电影开始不久,有个镜头是表现一个家庭中的鱼缸,里面的鱼因为预知到地震的来临显得惊慌失措。
      拍摄的时候,那个鱼缸里本来就是有鱼的。后来为了表达地震前的气氛,我们就在原来的鱼缸中增加了几条游动激烈的CG鱼。可是制作完之后,怎么看都和原来实拍的鱼不吻合,因为实拍的那几天鱼实在是太悠闲了。于是我们就和导演商议,干脆把鱼缸里原有的鱼全部抹掉,所有的鱼和水的动作,全用CG制作过。这样一来,其实原来只要用一个完全没有鱼的水缸实拍就可以了。这件小事证明了制作后期特效其实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很多时候如果前期没有安排好,哪怕就差那么一点点,都会给制作后期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nextpage}   

地裂

       在地震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地裂的镜头。这部分的特效制作,是由韩国的特技道具团队负责,他们使用了机械道具制作了地裂的效果:先在准备现场拍摄地裂的地方地下埋下两块大铁板,再在面上覆盖泥土,花草,和地面周围其他景色融为一体。实拍的时候,到了要地裂的那一刻,演员在上面跑动,两块机械板就往两边位移而且震动,这样就用物理手段制作出了地裂的特效。
       这个韩国特效团队非常专业,我们之前在《集结号》就和他们合作得很好。但是这次地裂效果的制作却不尽人意。因为机械板只有两块,而且只能往两边挪动一次,开裂的效果太整齐了。真正地震的时候,地表的开裂实是一个类似波状的效果,裂缝会一直往前延伸,周围的地面也会碎裂开,呈不均匀状,那样才够真实。而这样的特效对传统的机械特效来说,就太难了。

 所以我们就和导演商量,在这个镜头中,将整个地面全部换掉,导演也觉得靠机械技术制作出来的地裂特效看起来有点假。
       因为在开始拍摄之前,我们就已经用3D和后期的手段制作出了特效部分的完整电影故事板,演员就是按照故事板来表演的:在平地上奔跑,在合适的时间点摔倒。然后我们根据这些表演的素材,把演员脚底下的地面全部制作成3D模型,并且按刚体力学的物理规律将它分裂成不规则的小块状,并且配合演员的动作,制作出波状的震动,并且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开裂,或者崩起。这样,我们就以原来实拍的特效做为画面基础,用3D制作出了一个标准的,有地震波状动态的开裂地面。
       最后在电影中,这个镜头先从贴近地面开始,展现地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慌乱的场面,人们四处逃散,奔跑;然后镜头一直跟着地面的裂缝,裂缝非常不规则,像有生命一样向前推进;最后镜头上摇起,看着裂缝一直延伸至这座城市的远处。 

 

{nextpage}

 

崩塌
      这是整部电影中花费最大的部分。我们之前和美国的特效公司沟通过,得出的结果是:做地震的特效是所有特效种类中价格最贵的。原因很简单,地震需要的细节太多了。除了山崩地裂之外,还要制作不同的建筑,建筑中的细节,和灾难中的各色人物和他们的反应。
      就单独说房屋的倒塌,它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突然轰塌过程。说个很简单的原理,房屋在地震左右晃动的时候,倒塌得其实并不多,真正导致大规模倒塌的是地面开始上下颠簸的时候。所以要在电影中展现一个符合真实的地震场面,就要展现出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体积和规模的建筑,在地震的不同时刻,在不同的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倒塌。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有的房屋是整个崩塌,有的是连在一起成片的倒塌,有的是从上到下的崩塌,有的是慢慢倾斜之后再倒塌。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道具组专门制作了一整条街,还原了那个时期的唐山的部分街道风貌。但是这条街道也仅仅只有300米长,只能处理一些近景和特写镜头。等到需要拍摄房屋倒塌的时候,韩国的道具组就会开始把一些镜头前的比较矮的房子用牵引绳拉倒,制作出崩塌的效果。不能使用炸药,因为物理反应不一样。
      但是这些实拍的房屋倒塌镜头仅仅是处理个别前景镜头。更多的情况是,这道具条街上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被实际改动,这些实物更多的是做建模和特效制作的大小参考和造型参考,在最终的电影画面中,它们都会被3D被代替。
      一般来说,这些崩塌的镜头,绝大部分都是演员在绿幕前拍摄,然后我们再用3D制作出后面倒塌房屋。但是也有很多镜头是完全的CG,连人也是我们做出来的。
CG技术的确是让我们制作出了很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镜头。在电影中有一场戏,一辆老吊车倒下了,巨大的吊车头砸下来,就离主人公的脚几厘米远。而在拍摄现场,的确有一辆老吊车,但是我们不可能真的让用牵引让这么大的吊车倒下,而且也不可能让那样的庞然大物倒下的时候,落点还能控制得那么精准。而用CG制作的话,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想让老吊车离人多近都可以,演员在实拍的时候只要演出惊讶的表情就行了。
在房屋倒塌的一系列镜头中,最震撼的是宾馆的倒塌:宾馆摇摇晃晃,有人从宾馆上掉下来,有人从宾馆的门口涌出,然后整个宾馆从上到下轰然倒塌,人们被掉落下来的巨大坠落物埋在下面。你可以看到这些镜头,在倒塌的建筑里有中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板凳、床铺、桌子、衣柜、碗筷……每个房间里该有的东西我们全部用 CG制作出来,到房屋倒塌的时候再让这些物件和房屋一起发生力学反应。为什么这部电影制作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制作这些真实细节。而所谓特效的真实,我的理解就是,拥有生活气息的细节。
 

 

{nextpage}  

CG替身

虽然各路演员都非常专业,但是还是有很多镜头是没法实拍,比如很多房屋倒塌的镜头中,人被埋在下面,人被某些物体砸伤,人被倒塌的房屋埋住,这些都是真实的演员无法实地表演的,因为有人身危险嘛。
我们处理这类镜头的时候,很多是采取多重合成的方式,一遍一遍地拍摄不同的东西,然后再将它们合为一个镜头。比如拍摄路灯倒下,砸到人的镜头,就会先拍一个路灯倒下来,然后再拍演员在绿幕前奔跑,在用3D制作出背景或者开裂的地面,最后合成为一个镜头。
不过在很多的画面中,我们还是用3D制作了很多人物。一些在远处的镜头,比如远处的宾馆的倒塌,在走廊上跑来跑去的人就是CG制作的。其实在实拍中,的确有那个宾馆的实体楼,上面也有真实的演员,不过这些实拍的宾馆和人在后期制作中只是建模和动画的参照,主要是给后期看人物在镜头中有多大,和周围场景的比例如何,人物的运动速度应该是怎样。在这些镜头中使用CG角色,除了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镜头中,人物都非常小,而且镜头时间也很短,对建模的精度要求并不高。
另外也有一些CG角色的镜头是和实拍相结合的。在这一秒中人物是实拍,等到角色做些危险的动作的时候,我们就用CG角色把他替换掉。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地裂镜头,有一个画面是演员跳过一个地面制的裂缝。这个镜头中,演员最后那一个跳跃,就是用CG角色完成的。在这类画面中使用CG角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要求来调整各方面的元素:这一跳要跳多远?是正好落在地面开裂的边缘还是越过很多?为了增加画面的冲击力,每个与CG元素都可以随时做相应的调整,如果是实拍就不知道要拍多少次了。

     

{nextpage}

                 

地震之后
虽然说最重头的特效戏就是表现地震期间的那几秒钟, 但是我们的特效工作并没有到此为止。前面的那些震撼的镜头,都是表现局部,在这些之后,我们就要有一个全面展示整个震后唐山的镜头。
我们找了一个国内的模型团队,制作了一个20米*20米的城市废墟模型,和真实的比例大约是1:24大小。这个模型展示的城市范围并不大,理论展现的面积最多2公里。
然后我们基于这个模型,使用matte painting和3D建模,将镜头中模型没有表现的部分连接上,展现出一个震后的完整唐山。毕竟这个模型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中景镜头,没有纵深。
但是我们的工作这还没有完。在这个鸟瞰镜头中,我们要在原有的模型中增加很多东西,比如树木。树是相对复杂的东西,微缩模型制作起来非常有难度。此外,我们还要制作余震的效果,比如一些小范围的震动,原来还没倒的房屋继续倒塌。而最难的部分,就是就是我们要在里面增加很多角色,这些角色的画面都无法实拍了:幸存者和遍地的尸体,在街道小巷中穿梭的救援队,还有开始转移的灾民。
除了地震的场面之外,电影中还有不少地方使用到了特效,主要是灾后的地方比较多。有一个表现灾民大规模逃难迁移的镜头,他们被临时转移到一个机场。
在实拍中,我们是找了一条通往机场的路来拍摄这个镜头,当时的确有群众演员,但是肯定没有最终画面中几万人那么多。那些增加的角色就全都是CG角色了,还有很多的车和马等等。此外,在这场戏中,还有飞机运来救灾物资的镜头,这部分也是完全用CG制作,没有实拍的内容。

 

国际合作
在整个片子的后期特效制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走国际合作的方式。英国的特效公司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南非的特效工作是参与进来帮我们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其实这种国际很多很常见,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好莱坞大制作电影,后期特效基本都是分发给不同的公司去完成,没有哪部电影是一家公司从头包到尾的。
特效制作室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分工非常详细,每家公司有自己的擅长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擅长制作水的不一定擅长制作角色,擅长制作建筑的不一定擅长制作自然环境。把特效工作拆分为若干个部分然后再分包出去,一方面可以保障电影的整体质量,令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想象一下,伦敦的公司办公楼和生活成本有多高?他们特效工作的出价一定非常昂贵。
为什么国内的特效不行?一方面是我们经验太少,也没有这类这么多片子。另一方面,是中国特效没有专门的软件研究人员。在我们的英国分公司,300多的员工中,其中有30多人专门从事开发,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的电影要求开发出相应的软件。
“用好莱坞的技术为自己服务”,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完全依靠自己,我们的进步会非常慢。这个其实和改革开发一样,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资,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如果现在不改革开放,不引起外资,现的发展肯定达不到今天这个样子。
不过,我们和别的国际合作不同在于,我们是自己公司内的合作。视点特艺现在英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我承认,我们国内的特效制作技术水平的确离国际一流的特效公司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制作特效的过程中,我们会先制作完成我们所有能做到的,遇到最难解决的技术难题的时候,再去寻找国外的先进技术作为外力。这样,电影就能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最好的质量。

      

打造中国电影特效行业的品牌
我觉得冯小刚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激情的导演。我和小刚的感情私交非常好。从我开办合资公司以来,得到他的很多的支持。他对电影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我们也会因为电影的制作方面产生分歧,但是我们之间所有的争执都是为了把电影做得更好。
小刚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不懂特效,就会向我们询问,这样行不行,那样能不能做到。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相互之间已经非常信任。第一次合作《夜宴》,他就把特效部分都交给我,听我的,放手让我去做,只要达到他的标准就可以了。
我希望能在中国建立一个可以制作国际合作水准电影的公司。我之前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特效拿到国外去做,我觉得非常遗憾。我们应该不仅完成自己的电影特效,而且还应该参与国际上的电影制作。但是国际的大导演对电影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会让你尝试,他们只要结果。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我们要服务中国的大电影,我们要积累作品。我们通过三年的时间去参与创作了中国的大电影,《夜宴》、《集结号》、《三枪》……不管是观众还是媒体都没有对我们的特效提出异议。我们现在要通过中国电影将视点特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在国际上打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电影特效品牌。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