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同盟精华
2010“布鲁塞尔身体语言”展9月即将开幕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7-31

参展艺术家安妮特作品

展会时间:2010年9月至10月7日

展会展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通过展出比利时最杰出的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来介绍布鲁塞尔这座城市,为上海世博会奉上一场视觉盛宴。策展理念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定位,但同样以身体语言来展现。因此,展览的策展人将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为端点,建立了本次展览的主轴。 在主轴的一端将展现“舞蹈”,这是因为从人类历史发展以来,舞蹈可能是最为古老的表现人类智慧的方式。舞蹈从未淡出过人类的历史舞台,而80年代早期,也因为年轻的安妮,舞蹈历史又展开了一页新的篇章,舞蹈进入了肢体表现的新纪元。“布鲁塞尔身体语言”有幸邀请了世界着名的布鲁塞尔舞蹈指导及舞者安妮·特丽莎·德·克斯梅克,展出她轰动全球的“1号作品”——《罗莎舞罗莎》。

     此次展览中的另一个重要作品即由布鲁塞尔艺术家弗兰克·戴斯创作的纪录片《科学启示录》。通过这个三段式纪录片,艺术家探索了一群科学家们的世界以及他们的想法,这些科学家终日沉湎于探索人类的永生。这部电影展现了一群高智商的研究者们所确信无疑的事实,那就是人类若想在未来的世纪中保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就必须改变人类最基本的结构:人类的身体。从改造人类的身体结构到完全抛弃原有结构,在尝试了千百种的可能性之后,这些被称为“超人主义学者”的科学家们向我们呈现了人类知识和科技进化的巨大发展。
 
    除此之外,本次展还邀请到三位生活在布鲁塞尔的视觉艺术家参展,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呈现“ 布鲁塞尔身体语言”。  
 
{nextpage}
卡·让森斯,整个作品基于艺术家对人类洞察力基本状况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安最早是一位雕塑家,但渐渐的艺术家从对材料和材质的研究脱离开来,成为了一个实验生态环境设计师。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观众身处其中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安的作品在立意上与此展览的中心思想完全符合,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丰富了这个议题。
 
    同样颇具天赋的比利时年轻艺术家大卫·克莱波特带来了另一件优美的电影装置作品。作品《快乐瞬间的片段》是一个探讨电影和摄影边缘界限的有趣视觉实验,只有进一步地审视作品,观众才有可能发现全部视觉奇异效果的玄机:每个片段都展示了几个中国家庭在安特卫普郊外的住宅楼间玩耍的场景。这是艺术家特意处理出来的效果,为作品提供了一个近乎于存在主义和哲学的观察尺度。
 
    在过去的25年间,艺术家乔莉·图林克斯通过坚持一种特别的习惯创作方式而享誉全球,这个想法来源于马塞尔·布拉德瑟尔斯和他的观念艺术家朋友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一系列鲜明的观念。不同的是,她的作品关注的是人类能量的流动、完整自我意识形成的不可能性,以及对后现代社会里理想身份提出质疑。乔莉和安·维罗妮卡·让森斯的作品相辅相成,为展览增添了亮点。同时,她也会亲自在美术馆进行表演。
 


参展艺术家作品介绍:


艺术家安妮特作品欣赏:

     1983年安妮凭借《罗莎舞罗莎》这件作品在全球引起了轰动。此作品在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上初展,同时也标志着Rosas公司的正式成立。画面中四个罗莎舞者曾经都学习过印度瑜伽契合法(起源于印度及佛教,与手部锻炼有关)。《罗莎舞罗莎》音乐由亨利·德·梅伊和彼得·维美创作,随着舞台舞蹈的脉络一同行进。整个作品分为五大部分,所有音乐和舞蹈都始终恪守不断重复和极简的原则。
 
  


{nextpage}

《罗莎舞罗莎》同时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种是抽象不具涵义的动作,另一种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动作:比如用手捋头发、拉挺衬衫或是突然转头等等。因为这些动作大多来源于平时的生活,因此具有非常直接的感染力。观赏作品时,你会感觉艺术家把工作过程中最微小的细节都植入表演中,用华丽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这种表现形式绝非单一的局限在给人以幻觉的特写上(那仅仅是舞蹈),作品还会时不时将你拉回到现实中去。比如,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曲中,舞者们自己搬出椅子,穿上鞋子,熨起了衣服,显然是利用这段时间来好好喘口气。另一个例子,是第四段末尾,这一段要求舞者有很好的体力,而舞者们也毫不避讳的在舞台上表现他们的疲劳:他们站在舞台上大声喘气,用手挥汗。

{nextpage}

这几个稍纵即逝的片段,却恰恰利用了舞蹈的“反面”来表现身体的艺术。在古典芭蕾中你不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即使是在现代舞的编舞中,也大多不会明显表现这种舞者的疲劳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德•克斯梅克的作品,包括《罗莎舞罗莎》之后的作品,都传达出一个明显的讯息,那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舞蹈表演艺术并非与我们的生活完全脱离,而是息息相关。举例而言,我们会发现德•克斯梅克在她的编舞工作中从来都不追求极端完美的表演:在她的指导下,舞者们并不需要完全同步的进行动作。这也是为什么罗莎的表演总是富有独特的表现力和“人性”罗莎舞罗莎》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地面上进行,四周一片安静。四位躺在地面上的舞者利用翻滚动作和间插的舞步,实现了完美的对角线移动,从右上角舞动到左下角。整段舞蹈伴随着纯“人声”的喘气声音、手臂敲击地板的生意以及翻滚的声音等等。舞蹈的第二部分则将场景设置在一小排对角线放置的椅子上。舞蹈动作伴随着打击乐声和金属敲击声,展现了快速、有力且充满活力的一组动作。

{nextpage}

  舞蹈的第三段与第一段相类似,同样是编排以直线和对角线的排列,但不同的是,艺术家利用灯光追踪舞者移动的线路,对艺术效果做了强调。有意无意的裸露出一个肩膀(这是不是一种有诱惑力的仪式?)是这一部分中最吸引人的具体动作。第四段是一段群舞,舞者的动作渐渐进入高潮,最终冲击身体的极限;编舞同样充斥着对角线、直线和圆圈的交替出现。舞蹈的结尾部分非常短,仅仅以舞者真诚而又实在的动作表现舞者们真实的疲劳。 尽管有许多四人统一的动作贯穿舞蹈期间,但《罗莎舞罗莎》同样尝试了许多四个人不同的可能性。比如说,三位舞者跳同样的动作,而另一位做相反的动作;这样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比如两个两个做同样的动作,或是一个一个两个,亦或是一个两个一个等。在《罗莎舞罗莎》中,德•克斯梅克首次展现了许多富有张力的片段,这也成为艺术家之后作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整个作品展示出许多对比和矛盾,理性结构和感情的矛盾,进攻性和温柔的矛盾,以及统一性(舞者的穿着或动作)和个性(舞者因为体型不同而对服装的不同着重,以及在统一编舞下各个舞者对于不同动作的强调)之间的矛盾  

{nextpage}

艺术家安·维罗妮作品欣赏
     
     安•维罗妮卡•让森斯质疑晦涩难懂的表现方式。艺术家极少在作品中运用不可捉摸的元素,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方式来实验作品。让森斯的作品以人们的感官经验以及身体与空间的冲突为基础。她运用灯光、色彩和声音为参观者创造出一种体验氛围,增强他们对于空间与动作的知觉和意识。通过改变与破坏已知的空间,让森斯使参观者们感到不解,这些参观者成为了她的装置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她调动起所有的感官使无形的物质变为有形的、可感知的实物。

 
     现象性经验几乎不可能被人们捕捉,但是却往往能够唤醒个体的知觉。通过运用炫目耀眼的灯光、视觉暂留、眩晕、饱和度、速度以及无休止的声音等手段,让森斯在其作品中为参观者营造了许多知觉体验。大多数时候让森斯的雕塑作品难以被照相机镜头所捕捉,但是却能够被人们所体验。


     以下是她的作品《一间雾室》:

{nextpage}

{nextpage}

 大卫•克莱波特 1969年出生于比利时的科特赖克,曾在在安特卫普的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尽管学习绘画出生,但大卫逐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为静态和动态的图像所着迷。他从事摄影、录影、录音、绘画和数字艺术领域的工作。他的工作介于摄影和摄像的交汇领域。

    大卫•克莱波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众多的联展和个展,主要包括巴黎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2007-2008)、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2008)、温哥华的莫里斯和海伦贝尔金美术馆(2008)、 荷兰蒂尔堡的庞特基金会美术馆(2009)、里斯本的齐亚多美术馆(2009)以及今年秋季在慕尼黑现代美术馆。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收藏展出。
 
{nextpage}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