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设计二巨匠:田中一光与福田繁雄”展览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展览聚焦田中一光与福田繁雄两位日本战后第二代平面设计师代表,透过他们的平面设计,呈现日本战后对于自我身份的探索。
随着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在日本受到质疑,日本传统逐渐酝酿成一杯蕴含乡愁的大吟酿。永井一正、粟津洁、田中一光、胜井三雄和福田繁雄等,都是日本战后第二代平面设计师的代表。什么是日本?成为什么样的日本人?日本的设计与自我设计成了他们最关键的命题,于是多样化、批判性、个性化成了新的趋势。用田中一光的话说,这是日本“设计的觉醒”。
如果说,1945年是新旧日本分离的一年。那么,生于1929年到1944年之间的这批设计师,便注定成了日本转型期极其重要的一代,正是他们决定了后来日本如何看待世界,也解决了如何通过自己的设计向世界介绍日本的问题。
展览现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二战以后,拒绝“日式”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日本人抛弃传统礼仪、传统价值观的趋势从城市蔓延到乡间,他们从战前狭隘民族主义的一个极端走向战后完全自我否定的另一个极端,20世纪50年代,美国消费主义的长驱直入为这一趋势推波助澜。在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生活之间、现代主义与传统“日式”之间何去何从?如何走出战败的阴霾?这是留给战后日本第二代设计师的命题。随着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在日本受到质疑,日本传统逐渐酝酿成一杯蕴含乡愁的大吟酿。永井一正、粟津洁、田中一光、胜井三雄和福田繁雄等,成为日本战后第二代平面设计师的代表。什么是日本?成为什么样的日本人?日本的设计与自我设计成了他们最关键的命题,于是多样化、批判性、个性化成了新的趋势。用田中一光的话说,这是日本“设计的觉醒”。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巨匠”源于日语,往往直接用汉字“巨匠”表示,きょしょう是平假名的读注,因此是日本自己的文字,不是外来语,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杰出创造人物的尊崇。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二位是日本公认的设计“巨匠”,明治维新以来,作为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设计界,是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从不适、彷徨、屈服、自省并突围转向消化西方文化,再造日本现代文化,在二战后成长的两位设计师身上体现的尤其典型,田中一光的文化自觉,福田繁雄的幽默自由,他们在传统、现代主义、装饰、商业等方面,为中国设计界提供了深入观察日本设计极佳的角度。
中国美术学院副馆长杭间表示,展览“日本平面设计二巨匠”不只是“平面设计展”:平面设计“生产图像”,但图像背后是大众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人群的行为习惯,以及所有能透视出社会发展状态的日常生活内涵。因此,从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的作品中,能更多地看到20世纪日本文化和生活价值的深刻变化。
展览现场
特展“日本平面设计二巨匠:田中一光与福田繁雄”分为“田中一光:传统与未来的超链接”及“福田繁雄:超越平面的阴谋家”两个大板块。
田中一光:如何让日本的传统文化存活于现代社会
田中一光(1930-2002)
“田中一光:传统与未来的超链接”版块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562件田中一光创作的海报代表作中精选120件,按照“日本的表情”“文字与排印”“绳结与音乐”“符号与几何”“日本传统纹样与肌理”“风花雪月”“空间及艺术”及“自我的游戏“等小模块进行分类展示。另外,精选10件田中核心海报作品,通过海报与文献的对比展出,剖析田中一光将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转化成全新的视觉语言进行实践生产的工作方法及思考路径,并试图回答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的源头这一问题,是本次策展最值得研究、深思的焦点部分;一同展出的还有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田中一光设计、出版着作;以及部分借展的文献作品。
《日本舞蹈》,1981
田中一光1930年生于日本奈良商业世家,自幼喜欢文字、电影和剧场,日常沉迷于摆弄剪报、拼贴游戏。日本京都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的他,从美国大兵丢弃的烟盒中看到了下一个时代。年轻时因受吉原良治、早川良雄等人的影响,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成为图案家,而应该成为一名设计师。
田中一光的多元与不确定让他有别于所有日本战后平面设计师,他始终拒绝将自己安置在单一、辨识度高的风格里,他统揽戏剧、音乐、展览、科技、商业等不同主题,驰骋于海报、书籍、字体、形象、空间设计等领域之间,参与大量的商业机构、设计组织、设计协会的管理与运营,龟仓雄策评价他是一位设计和组织能力兼备的奇才。
《写乐两百年》,写乐是日本江户时代家喻户晓的浮世绘师,这是为写乐诞辰二百周年制作的命题海报。
田中一光的设计犹如一本巨着,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他将那些广为人知的符号、图形,诸如能剧、日本歌舞伎、浮世绘、 琳派绘画、中国艺术、小袖、药典图谱、建筑样式等文化符号转换成全新的信息和语言,所有的元素经田中之手摆布后,便演绎出了全新、丰富的日本表情,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素洁之美。日本的传统艺术有简洁、孤寂的特色,但田中一光用西方的抽象艺术来表现这种内容,在日本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抽象性与日本艺术的简洁性有一部分共同性,不同艺术类别中的共同性是双方相互借鉴和再运用的基础,在人们的认识中,对共同性的认可要大于对差别差异的排斥。
《文字的想象力》,1993
田中一光以个体的自我觉醒带动了日本设计界的整体觉醒,安藤忠雄撰文:“田中一光先生不断思索如何让日本的传统文化存活于现代社会,通过自己的作品,追求日本精神性的美的传统,一路摸索新文化与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超越平面设计的分野,不断质疑丰富的生活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其作品就是解答。”
福田繁雄:设计不仅是呈现给日本人
福田繁雄(1932-2009)
“福田繁雄:超越平面的阴谋家”板块从中国台湾东方设计大学“福田繁雄设计艺术馆”收藏的数千件福田繁雄作品中精选120件海报作品,按照“手形系列”“腿形系列”“人形系列”“循环系列”“矛盾空间系列”“地球系列”“国民文化系列”等模块,剖析福田繁雄的创作理念及视觉哲学。
福田繁雄生于1932年,儿时喜欢手工及画画的福田繁雄,成为漫画家的梦想没能如愿,但是他却成功地将漫画语言的透明质朴、漫画思维的深刻幽默两个特性延续到平面作品当中。
《1945年的胜利》,1975年,作品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福田繁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视觉阴谋家”。他的作品挑战一切人所具有的常识认知,通过选择性观看这一视觉心理学原理,将矛盾二者异质并构,最终以一种不能解决问题的视觉方式解决了问题。他对环境、暴力、政治等社会问题,从不同社会广度、思考深度、文化差异等层面给予思辨的、直接的、脑洞大开的视觉回答,一丝不苟地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而观众们总会在一头雾水之后茅塞顿开。福田的创造如同日本的俳句,由观众自己来画上结尾的句号。
1984年《UCC咖啡馆》
福田繁雄和很多日本平面、产品、建筑设计师都很不一样,你无法轻易给他贴上日本平面设计师的身份标签。他刻意把自己从狭隘的民族情愫中剥离出来,“我的设计不仅是对于日本人,或者是对于哪个地区的人,我希望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看了我的设计,都能够明白,都能够知道,都能够感到有乐趣”。他也有意识地把自己从平面纬度里跨出来,他不仅从事书籍、海报、月历、插图、标志等平面设计范畴的工作,还广泛涉猎装置、雕塑、空间壁画、公共艺术、景观、玩具等领域,他是视觉艺术家。所以,当我们开始广泛地讨论“跨界”一词时,福田繁雄一开始就抛弃了民族和专业的门户之见。我们不能称他为日本平面设计师,因为他的创作核心已超越了平面的维度。
展览现场
展览“二巨匠:日本平面设计二巨匠:田中一光与福田繁雄”将持续至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