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下简称"DIA")百佳作品日前在杭州揭晓,当人们在欣赏设计作品、期待最终大奖的同时,也让人们重温这个由浙江省政府推动,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协办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工业和设计界人士一定记得,2016年5月8日,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决出最终的"金智奖"。两位获奖得主中有一个中国人熟悉的浙江品牌"方太"。2016年剩下的半年时间里,这款获奖的方太水槽洗碗机的销售额超过其2015年全年销售额的两倍以上。
有人说,这是浙江制造与工业设计完美演绎的典范;还有人说,这是浙江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苦苦探索的新路子。其实,浙江大力推动的这个设计智造大奖,已让人读出了浙江制造的良苦用心。
DIA组委会秘书长王昀认为,在工业设计的视角下,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只有需要重构的传统思路,大奖走到第二届成果已初见端倪。当王昀谈论起第二届DIA近日复评选出的129件"智造奖"时,声调中充满着兴奋与惊喜,他开始如数家珍。
全球覆盖率增长30%
企业抱团参赛渐成趋势
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在第二届DIA复评结束后说,DIA是在用国际的眼光来解决中国实际的情况。
从作品覆盖率来看,第二届DIA参赛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国际化。第二届DIA,共收到来自39个国家的2720件参赛作品,全球覆盖率比去年增长30%,产业装备类、前沿科技类、文化创新类、生活智慧类四大类别作品占比更为平均。复评产生的129件"智造奖"获奖作品中,国外作品占42%,国内作品占58%。
第二届DIA评委江南大学教授辛向阳说,他最期盼有行业示范性的作品,这部分设计有时候能够很好地激发别人做一些事情,他认为好的工业设计首先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它一定是在特定的用户或者社会语境下是有意义的。
辛向阳的期盼,在本届参赛的中国作品中已有了苗头:一个地区的企业和高校开始抱团参赛,并且越来越习惯将新设计、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与生活之中。今年进入复赛的作品中,产业装备类的作品明显增加,其中中国制造入围"智造奖"的有28件,浙江占17件。再来看浙江入围的17件作品,来自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杭州老板电器、宁波欧琳集团、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企业和高校,品类涉及汽车、叉车、医疗设备、船舶、发电机、厨房设备等。
一款来自杭州的"易舍模块化空间"设计作品,它的设计者在复评现场组装了一栋房子,这款设计将建筑作为流水线上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和组装,用柔性制造的方法生产预制模块,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提供可靠的住宿环境,同时实现能源再利用;一款MEAIIB-1综合船桥系统,基于"一人操船"的集中控制设计理念,整体采用综合显示处理技术,提升有效信息利用率,降低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海难。
第二届DIA评委浙江大学教授罗仕鉴说:"他们把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放在现场,这些产品因为有了设计的导入,它的人性化、色彩、材料和造型的确跟我们的生产环境、操作习惯和情感有了更好的结合。这让我看到中国企业在装备制造业里对于设计、技术的渴望和努力。"
工业设计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服务人类,所以,DIA参赛作品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必须具备可产业化的能力。相比德国红点奖对参赛作品创新水平、功能、人体功能学、生态影响以及耐用性等指标的评价,DIA专门设置的"金智塔型"评审标准,尤其重视设计作品对民生、未来和产业的贡献度。入围此次"智造奖"的宁波欧琳集团,曾先后荣获多项德国"红点奖"、德国IF奖等国际设计界大奖,这次转战"DIA",正是看到了这套更符合浙江转型升级实际需求的评价标准。
在DIA创办之初,就明确了以"民生为本、设计为先、产业为重"的着眼点,设计作品不能只有概念,必须要启发于生产生活,有实物参赛。
在复评现场,有一位设计师的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这是一款"限制接触型侧球囊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可以防止病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因残留余液带来痛苦,设计师是杭州一家医院的医生。第二届DIA评委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说,其实人人都是设计师,只要观察生活就能够有所领悟,作为医生来说,他们能真正解决病患的痛点,这个设计就是解决了传统的这些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当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让用户感到舒适,这才是真正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只有能够解决人的问题的设计才算是好的设计。
近三成来自浙江制造
肩负产业转型升级使命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浙商陈江河为了能让自家生产的袜子有更多的织法和花纹自主研发提花机器,这种做法让他们的袜子迅速占领了市场。
在第二届DIA的129件"智造奖"作品中,也有一款和袜子相关的设计作品。来自美国的参赛作品"JS 3D针织鞋",就是受到制袜行业的启发,将普通针织机器改造为可以3D针织的机器,让做鞋子可以像做袜子一样做出来,节省了近80%的生产流程和将近90%的人力。
从织袜子到织鞋子,传统制造业巧妙的跨行业生产转型,多么令人振奋!
"用这些生动设计给予浙江制造新的启发,正是浙江寄予DIA的厚望。"王昀介绍,在2014年10月杭州"最设计"展览期间,浙江省政府和中国美院共同商定创办国际性质的工业设计大奖——"学院奖"的构想,并非一时兴起,它要带动本土制造产业适应国际前沿大趋势,树立浙江制造国际新品牌、新形象。
在首届DIA的获奖榜单中,浙江制造占比近三分之一;第二届DIA,浙江省内作品38件,占比29%,浙江设计向世界喊出了浙江新制造的声音。
记者第一次见到试衣机器人时,它还躺在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学院的学生实验室中被无数次调试、纠正和推倒重来。每到节假日,几张稚嫩的小脸就会盯着一个机器人摆弄来摆弄去,大四的师兄师姐去实习了,就让大二、大三的师弟师妹接着研发。如今,消费者只需在用户界面输入身体尺寸数据,试衣机器人便可模拟消费者的身体形态并代替消费者完成繁复的试衣过程,解决地理位置对消费者试衣的限制,满足现代网购和个性化制衣的生产需求。
"小黑侠"设计者王孟秋,每天都在做着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准备,他最初提的3.1寸无人机机身和旋翼周围加全保护框令团队陷入研发困局,最终这款仅重242克、可轻松收纳随身携带的无人跟拍机,让这个杭州小伙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对浙江而言,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从发起的那天起,就肩负着以设计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正因为浙江转型升级的迫在眉睫,浙江急需一批可产业化的好设计,让它们与浙江企业对接,并最终转化为有品质的浙江智造,来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王昀说,在工业设计的视角下,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只有需要改变的传统思路,DIA期待着为各行各业贡献多种可能的新思路。
"百日智造"已初见端倪
让更多好设计留在浙江
在第二届DIA复评开始之前,388件复评作品的设计师都填写了一份问卷,问卷显示有60%的作品为未上市产品,近50%有产业化对接的需求。
这个问题出现在调查问卷中,对应的是DIA的一套"百日智造"计划。
百日智造,是DIA大奖后的一套独特的"帮助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运营模式。通过"设计咨询与大师讲堂、设计工作坊与培训会、设计巡展与对接会、设计论坛与电视节目、在线展销与拍卖计划"等多种颇具针对性的方式促进设计产业化。以第一届DIA的获奖作品为例,百余件作品参加了全球多地的设计周,并在浙江多个地市开展融资、产品对接会,其中水马净水器、多功能球泡灯、E饭煲、防晕止吐仪等产品获得数千万融资。
在第一届DIA获得"创智奖"的达鹏大气监测无人机,不久前,在余姚市部分河道进行"天眼"监测。从3月下旬以来,余姚市累计出动无人机近150架次,总航时近70个小时,搜集了大量重要数据,帮助设计治水整体解决方案。
第二届DIA评委日本设计振兴会常务理事青木史郎说,DIA整个理念优越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工业设计当成一个整体去考虑,包括产品落地、财务、销售、营销等环节,全部都包容进来了。目前第二届DIA已经聚集了30余家创投机构。
如果将设计智造进行解构,可以理解为"设计+智能+制造"。设计,与单纯的技术创新不同,是对技术、结构、原理、材料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创新型的集成应用。将设计和智能技术共同融入生产制造过程之中,正是当下浙江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解决"如何获得差异性竞争的优势,如何走出低成本雷区"等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今天浙江在产品质量上要爬陡坡,在产业形态上又要拐个弯。在这种陡坡弯道上要想超车,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王昀认为,DIA走到第二届成果已经初见端倪,"百日智造"还需要不断推进自己在其中的产业对接角色。他希望,成立大奖专项产业转化基金,便于这些好设计留在浙江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