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在有着浓厚学术氛围、融古典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大讲堂,一场由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与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合作主办的字体盛会——“中文复刻字体研讨会暨方正金陵粗、方正金陵细、方正龙爪、方正萤雪字体发布会”隆重召开,包括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设计院校学生、北大学子等在内的300余名字体及设计爱好者齐聚一堂,与在场的复刻字体专家们一起近距离探讨了复刻字体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并一同见证了方正金陵粗、方正金陵细、方正龙爪、方正萤雪四款复刻字体的发布。
字体复刻,是为了重现一整套完整的古代字体而进行的字体设计工作。目前已经面世的复刻字体有清刻本悦宋、宋刻本秀楷、康熙字典体等,这些参考、借鉴古代碑帖、刻本而设计的字体,是“古为今用”的典范,也是对古籍、碑刻、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方正电子早在2010年开发清刻本悦宋 、宋刻本秀楷时就开始了古籍字体的复刻再设计工作。2011年,日本欣喜堂“汉字书体二十四史”字体方案引起了方正电子的注意,其工作遴选精心,勾描细致,基本满足当代用字要求。2012年,在欣喜堂的授权下,方正电子根据日文同款字体,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了——金陵粗、金陵细、龙爪、萤雪四款复刻字体。
本次研讨会由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字体开发部副部长仇寅担任学术主持。在方正电子董事长、总裁杨斌以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的精彩致辞后,正式拉开序幕。
方正电子董事长、总裁杨斌提出,金陵粗细、龙爪、萤雪这4款复刻字体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其实要高于市场价值。字库企业创作字体,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振兴。希望通过字体复刻这种方式,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各类古籍雕版、书法碑刻,注入新的生命力,以新的形式和面貌,让它们更长久地流传下去。
(杨斌总裁致辞)
首先带来主题演讲的是肖东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图书史、出版印刷史、年鉴学等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肖教授以《朝阳产业 探寻规律——从出版史说起》为题,讲述了我国出版历史的演变,从结绳记事、契刻到甲骨文、竹木简牍,再到雕版印刷、机械铅印,直至光电技术、多媒体,肖教授最后提出“融合与创新是出版永远的主旋律”,字体设计亦是如此。
(肖东发教授致辞)
随后带来重要演讲的是从日本远道而来的今田欣一先生,他是日本着名的字体设计师、欣喜堂字体公司的主人。他以中国书法和古代刻本为原本创作的“汉字书体二十四史”的字体方案受到了国内大量字体爱好者的追捧,金陵、龙爪、萤雪就是“汉字书体二十四史”方案的重要组成。演讲中,今田欣一以“汉字字体二十四史”为例,从书风、笔法、结法、章法等角度对汉字字体作了详解,还为大家展示了汉字字体与平面设计、书籍正文、Web设计等领域的“交响”。
(今田欣一先生演讲)(右一)
方正电子字体设计师、方正宋刻本秀楷体设计者汤婷介绍了一部分中文复刻字体的设计过程。她以方正宋刻本秀楷为例,从提高字体的可读性与保留雕版字体的手工痕迹两个角度,阐示了方正电子在古籍字体复刻再设计过程中所做的思考;并介绍了方正电子为金陵粗、金陵细、龙爪、萤雪4款复刻字体的中文版所做的努力:在欣喜堂版的基础上统一调整单字的布白与字面大小,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笔形,重新调整了字形结构,设计补足了简体字,以满足字库产品化规格要求。
(设计师汤婷演讲)
最后做演讲的是知名的独立字体设计师、浙江民间书刻体的设计者应永会。应永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热爱古籍字体并付诸批量设计的设计师,为了让每个字都有“人情味”,应永会放弃了标准的流水线造字,选择像旧时刻工一样去打造不同风格的字体,他的做字方法用“精工细作”来形容最为恰当。会议中,应永会以《字由心证》为题给大家分享了他的字体设计的心得。
(设计师应永会演讲)
在精彩的主题分享之后,字体排版研究者刘庆、北京煮雨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寻、知名平面设计师杨林青3位对古籍文化和字体颇有研究的特邀嘉宾,与主讲嘉宾一起,就中文复刻字体的历史源起、现实意义、创作方法、应用空间等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和现场的设计师及字体爱好者们展开了轻松有趣的互动,对字体爱好者们提到的关于字体复刻、字体应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7位大咖都一一作了精彩回答,赢得了现场参与者们的阵阵掌声。
(嘉宾座谈)
据了解,目前,存世的雕版仍有数以百万计,是煌煌印刷史的遗珍。不同于数字排版的千字一面,每块雕版每一个字,都是与众不同的,它们必将成为当代字体设计的超大素材库。通过严谨规范的复刻和再设计,将会有更多具有历史底蕴的字体以“当代设计”的形象面世,并为当世所用。相信通过方正金陵粗、方正金陵细、方正龙爪、方正萤雪等复刻字体的推广与应用,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古籍字体,古代字体也定将可以鲜活于当代。
链接:
金陵、龙爪、萤雪
——源自雕版的字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
雕版印刷始于唐,兴于宋。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只能靠人工抄写,费时费力。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由于汉字数量繁多、排印复杂,未能得到推广。而雕版更便于长期保存和翻印,版面美观,成为古代印书业的主流方式,直至清末。绵延千年的雕版印刷史也是一部汉字字体的演进史。从用刀模拟毛笔的“软体字”,到适应雕刻工艺而产生的“硬体字”,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从“楷书”到“宋体”的演进过程。可以说,是雕版工艺造就了今天的宋体字。
宋代刻本《攻媿先生文集》
富有欧体楷书的结构和特点,但已发展出符合木刻工艺的笔形体系。除了横画微微上斜,笔画的起收转折已经初步具备“宋体”的特点。 元代刻本《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主要沿袭宋代风格,也有一些书版采用“赵体楷书”风格。此刻本无隔栏,字形较之《攻媿先生文集》略显宽松自由,笔画几乎如出一辙。
明代国子监刻本《南齐书》
相对宋刻,文字的横向笔划水平,横画收笔与折笔的三角饰形更趋于程式化。
清代武英殿活字刻本《四书章句》
由铜活字印刷,字形结构成熟,重心、字面、布白有很高的统一度,已经与当代宋体没有多大差别了。
二、承前启后
在雕版中,除了“宋体字”这一大宗外,还有风格各异的软体字,以及兼具软体与硬体特点的跨界字体。工艺功用为上,而审美是多元的,为了印制精美,有些书不惜工本,特别选用“软体字”。古代手工写版与雕刻的工艺条件,反倒造就了难觅雷同、风格多样的字体世界。雕版印刷虽已远离世间喧嚣,但雕版上那些形态各异的文字却仍然保有鲜活的艺术价值。设计创新向来以继承历史为前提,这也是文化艺术连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雕版上的各类字体进行整理,经过复刻再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当代中文的用字环境,还可从中汲取营养,在古今的碰撞中产生新的可能。
三、古今共造
目前,存世雕版仍有数以百万计,是煌煌印刷史的遗珍。不同于数字排版千字一面,每块雕版每一个字,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当代字体设计的超大素材库。雕版复刻字体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把原字矢量化,并对笔画残损进行修缮,保留了原字的斑驳、毛刺,原汁原味。
(康熙字典体,设计者:厉向晨)
2.基本保持原字的空间布局,对原笔形进行取舍,然后逐笔勾描,笔画精细,并设计了简体字。
(浙江民间书刻体,设计者:应永会)
3.取原字风格进行再创作,并制定统一的笔形规范,使其符合国家应用规范的字库。
(方正宋刻本秀楷体、方正清刻本悦宋体,设计者:方正字库)
四、引水归源
方正电子较早就介入了古籍字体的复刻再设计工作,之前设计的宋刻本秀楷体和清刻本悦宋体两款字体已经被广泛使用。秀楷出自《攻媿先生文集》,悦宋出自武英殿活字刻本《四书章句》。原版中,这两款字体都面临严重的缺字问题,尤其是清刻本悦宋体,仅凭一页《四书章句》中的二十余个字就设计了一套满足正文排版的成熟字库。2011年,日本欣喜堂“汉字书体二十四史”引起了方正电子的注意,其工作遴选既精,勾描细致,基本满足当代用字要求。2012年,在欣喜堂的授权下,方正电子根据日文同款字体,并历时三年开发了金陵、龙爪、萤雪这三款复刻字体:
◎按照国家文字规范笔形,重新调整笔画的空间结构。
◎优化和规范笔画线条。
◎统一调整字库整体的重心、字面、字重。
◎补充设计简体字,满足正文用字。
金陵
源自明代南京国子监刻本《南齐书》。明朝体是中国明代用于表现在雕版印刷上的字体。由于南京古称叫做金陵,故命名该款明朝体风格的字体为金陵体。方正金陵体外形端庄、秀丽,有着雕版刀刻的韵味,阅读醒目,适用范围广。
原刻版、欣喜堂版、方正版(对比)
例字展示: 方正金陵体包括粗、细两款
龙爪
源自宋代孝宗年间发行的中国儒教根本教义之一的《周礼》。字体水平方向收笔、曲折都像是龙爪一样,很有力度,故名龙爪体。方正龙爪体的风格介于“软体字”和“硬体字”之间,字型优美,笔画刚劲有力,鲜明的个性和视觉美感兼而有之。
原刻版、欣喜堂版、方正版(对比)
例字展示:
萤雪
源自清代嘉庆年间的《钦定全唐文》。字体带有清代刻本字体的韵味,刚柔并济,透着强烈的文化气息。同时规避了清代刻本的刻板,它不光具有优秀的机能性,还具备了书写上运笔的视觉性。方正萤雪体笔型规范、均一,笔画端庄、秀美、灵动。
原刻版、欣喜堂版、方正版(对比)
例字展示:
金陵体是典型的宋体字,而龙爪和莹雪则有跨界的意味,这也是古籍字体丰富多元的缩影。
寥寥数款复刻字体源于数以百万计的雕版,不过沧海一粟。拂去历史的尘埃,古代字体一样可以鲜活于当代。从纸媒到街景,一个社会的文字环境是国家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严谨规范的复刻和再设计,将会有更多历史底蕴的字体以“当代设计”的成熟形象面世,并为当代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