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设计视角
贾玉星:西方化的中国建筑设计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04-11
 本文作者:贾玉星(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建筑的文化精神意识  

    建筑的存在形态因其自身存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往往滞后于同一时期的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进程。通常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非取决于它的外在形式,往往凝聚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成就,而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进而深深的影响后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不断涌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批外国设计师涌入中国,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住宅展露新姿,建筑变的越来越不甘于沉默,总试图用最奇特的造型吸引大众的目光,并发出最响亮的呐喊。在当今多元化文化迅速发展的世界里,中国建筑想要现代化,想要快速与国际接轨,却在这一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民族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和影响,以致出现盲目追捧的现象。

历史证明建筑在精神和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是长久存在的,可见建筑设计在人类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要比经济和政治更深刻,更久远,是我们应该秉承和发扬的,而不是忽视或是置之不顾,而去大肆追捧国外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延伸与西方建筑设计的冲击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两句话都表达的是中国设计的典型思想,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既具有哲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范畴。中国传统建筑一向遵循自然,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讲究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追求虚与实的变化,表现曲折尽致的形态。我国各地区的民族建筑,无论从选址、布局,还是结构、色彩及风格上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其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的诠释,建立在中国人特有的观察角度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并非一种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几十年就能理解和同化的。但就近些年来看,西方建筑设计受到国内的大力发展与高度赞扬,如今,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已经被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CCTV新楼、北京机场T3航站前楼所代替。保持古城风貌的问题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古城的风貌已经在一座座西方建筑的矗立中渐渐丧失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在北京盖房子,必须要加上一个琉璃瓦的屋顶,方案才能通过。所有建筑的屋顶上,即便不能加中国古典建筑的大屋顶,也要加上几个古典的小亭子,以便能与故宫等建筑形成一种和谐相应的关系。如果建筑的功能、体量实在无法适应这样的手法,就要使建筑在外形上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似,对于这种现象,建筑理论界已批判的认为,照搬大屋顶,硬加小亭子的形式是不经思考的复古。可是根据材料显示,这种案例当中有不少部分的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而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曲阜孔子研究院,在借鉴历史建筑原型的同时, 又考虑到创新, 结合平面布局, 选择了一种大小不一及非同一般的覆斗型屋顶来加强建筑的古朴感与现代感, 从主体建筑、国际会议中心, 到办公室以至大门的造型上, 都不断重复使用这一要素, 以达到在变化中求统一, 在重复中求差异的效果, 加强了这组建筑群形象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建筑设计要走民族主义的创作道路。北京西客站也是当时的代表作。而当今中国的建筑设计已经被“水土不服”的西方现代建筑所充斥,这些建筑在中国大陆上与周边的传统建筑遥遥相对,给我们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文化上的侵蚀。就鸟巢来说,人们都对其特殊的形态和设计所倾倒,可谁曾想到,它对资源的浪费是令人“哑然”的,它所耗费的钢材能够建造两艘航空母舰。这些建筑紧紧抓住了中国急于呈现给世界崛起大国的心态,以各种奇特的建筑风格形式使自我欲望得到满足,结果却是造成了对整个城市形态环境、文脉延续的不负责任。比如,某市代表国家政权的法院竟然照搬了美国国会大厦;很多住宅开发区,包罗了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景观,还有大片的草地,喷泉和艺术雕塑。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街道上,很多人都表示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安藤忠雄说过:“世界迅速均质化的大潮使历史培育起来的固有的地域文化开始逐渐失去特色,严重一点,它夺去了人类真正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现今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下,中国的建筑设计,也开始失去其特有的气质。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最重大建筑设计项目,几乎都被国外设计师所包揽,仿佛只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设计就是好的,就是最合理的。这已变成了目前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主方向,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已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说明了我们自身的一个问题。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西方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那样艰辛的历程,也没有经历建筑工业化的洗礼,我们还不能理解现代主义的本质和精髓。我们也没有理解现代主义之后,西方建筑的真正走向。我们所理解的西方建筑,不过是雾里看花罢了。在面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来势汹汹,许多民族文化在丧失自信心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创造力。现在,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世界多样性的减少,还有精神世界文化生态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持民族的传统和民族的特性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或许这种民族性并非是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却可以引起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一种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三、当今建筑设计的民族化探索与思考

如何将当今建筑设计民族化,有部分建筑师开始关注中国的地域传统文化,也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很多设计师也认识到,要表达传统文化,并不是在建筑上简单的加一个大屋顶,或是白墙黛瓦就可以说是传统文化,而是要将中国文化的特质融入到其建筑创作当中。在创作过程当中,应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现代形体与空间,同时要考虑到使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传统韵味。贝律铭先生的设计作品香山饭店,在设计当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语言,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个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就这一成功的案例而言,我们不得不加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呈现出现代的气息,而不是一味的去接受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不断呈现的模式。撇开不提建筑设计,近些年来很多建筑施工场地的技术人员反映,现在很多设计院派下来的图纸,基本是直接拷贝原有资料,然后发放到工地现场,图纸与现场尺寸根本无法吻合,这种现象在建筑设计界比比皆是,令人担忧。我国是不是应该把建筑设计国际化的脚步放慢一些,反省一些,认真的思量如何将我国特有的建筑姿态呈现给世界,如何把中国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传达给世界。

无可辩驳的,建筑设计的整体趋势是向上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它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西方现代建筑的标新立异,奇特形态也为当下中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不管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是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的建筑设计都要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积极的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营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中本身含有生态和绿色理念, 蕴含着中国古人的睿智, 要认识到传统建筑的观念并非是落后和迂腐的。面对现代对建筑的深层次探索, 更加需要的是与功能相结合, 与技术相结合, 多层面、多领域的发扬传统建筑文化, 使现今建筑设计既具地域内涵性, 又具有现代建筑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季元振 《 建筑是什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实践与体会[ J] . 建筑学报

3.杨先艺 《中外艺术设计探源》


贾玉星:西方化的中国建筑设计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