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创意理念
高兴博士:设计——人类实践之母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4-09-10
    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人类自身的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无论是在相关的哲学论断中,还是在针对公众的普及性社会发展史中,都对于这一点作出了明确的表述。
    立足于当代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实践”与“人类进化”之间的思考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而相应的探索则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类别。作为重要的表征,有关的探索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专业纳入自身的发展规划,成为学科和专业走向未来的一种重要使命。这种探索和思考就设计而言,更是关乎设计的源起和在不同时代的现实社会中的价值,不仅如此,所谓的“设计走向未来”也同样不可或缺来自这个部分的诠释。这样的一种结论得出是基于“设计”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种先天性的对应。对于这种先天性的对应加以解读不仅是包含于设计科学之中的“爱智”精神使然,而且是对于设计本身形成理性、客观、真实认知的目的使然。在“实践”的语词含义中,包含了从“想”到“做”再到“结果”(产物)这样的全过程,其中无论是“想”还是“做”抑或是“产物”,都可以从设计学的角度被界定为“设计”,设计的系统性以及相应元素之间的联系性由此可见,当然,这也体现出了设计“实践性”的本质。
    综上,可以对于“设计”做如下定义,设计是以使人类自身能够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为目的所进行的信息视觉化加工和传递、工具的制造、生活环境的创造与改善等行为和产物。从系统科学的视野中来看,设计是“实践”范畴中的一种具体类别,而从设计史学的观点来看,设计又无疑是人类实践的源头,人类从低级动物向高级动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展开设计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都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由于其所展现出的宏大和深远而忽视了在人类从史前一路走来的漫长过程中,设计与人类紧密相伴、形影不离的客观情形。那种贯穿于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细节的计划和产物,不仅彰显了人类思维点点滴滴的进步,而且事实地说明了设计与人类实践之间本质上的一致和事实上的合一。人类及人类社会正是由细微而具体的设计行为和产物所创造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种种条件催生了进步,同时,我们也逆向地因为这种进步的持续累加而熟视无睹于设计所具有的“人类实践之母”的根本属性。
    为了更好地对于这种根本属性加以了解,我们很有必要做如下的推断和分析:
    在八千万至五千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由于树上生活的缘故,逐步变得视野开阔,手指功能日益发达。这种不同于以往的生存状态,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祖先大脑的发育。原始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需要变得比以往迫切得多,为了更好地交流信息,仅仅依靠手势以及身体的姿势为媒介显然难以达成需要,因此“声音”作为新媒介必然会成为信息交流所不可或缺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手势、身体的姿势以及声音也极有可能是同时被人类的祖先作为信息交流媒介的。
   “树上的生活方式”意味着食物的危机很大程度的消除,食物不再是困扰人类祖先的大问题。由于食物充足的缘故,人类的身体变得日益壮大,树上继续生活难以为继,回归地面成为必然。然而,惯于地面生活的“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成了人类安全最大的威胁。当时的人类无法与之抗衡。也许是在偶然之中,刚刚由树上回归地面的人类,在与野兽狭路相逢的情况下,随意将手边可以抓住的东西向野兽扔去,受到惊吓的野兽,仓皇逃跑,这种“情急之中”的举动不仅是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产生了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人类在突发性的事件之中,对于自己身外之物的利用,使“武器”的概念实质上产生,而这也是最初的“设计产物”的产生。
    在随后的时间里,类似的经历不断地出现,在意识上不断地对人产生影响——使人类对于历次所使用的、随时拾取的身外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以一定范围之内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将自己的经历与同类进行交流分享,使之成为共同的经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将随手拾取的某种物质作为样板,为大家在现实环境中寻找“同类物质”提供了依据,在寻找的过程中,“相同性”是唯一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在自然之中,却是很难获得保证的,因为自然中“一模一样”的同类物质很难找到,于是人类退而求其次,将“相似形”作为替代;同时,“依样加工”成为必由的选择,至此,人类实质上的设计行为和产物产生,这也意味着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行为产生。
    人类初始阶段经过顽强的与自然的抗争,增长了一些生存的经验,具备了初步的生存技能,最为重要的是从制造武器(工具)的过程中开始发现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方法,并不断的创造出相应的产物,逐步形成了人类特有的能力——观察自然界并预测各种事物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可以依据各种事物不同的特质和属性加以人类自身主观能动的发挥和创造,使之变得能够适用于自己。这种能力的形成,应归功于人与石质材料的不断接触——逐渐学会分析材料,头脑中逐渐对于自己的需求明朗化。从客观上讲,这时的人类制造工具(武器)的方法,是真正的在材料中摸索形态——实践行为的本身,含有相当大的盲目性,相应的产物也势必包含了相当成份的偶然性。

本文作者简介

    
    高兴,博士,着名设计理论家,设计学者。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无锡太湖学院客座教授。先后获得江南大学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江南大学工学(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设计师协会(CDA)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外视觉艺术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外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蓉城美术馆学术主持、特邀评论家。
    出版有《新设计理念》《设计概论》《设计伦理研究》《设计问道》等专着7部,在《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甘肃理论学刊》等CSSCI刊物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篇,EI及ISTP双检索论文2篇,ISTP检索论文3篇。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奖;2014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世纪大采风“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