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教育
包豪斯学校不死 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鲜活存在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7-23

三年前,Harry Seidler在澳大利亚去世,他上过包豪斯创办者的课,被认为是包豪斯风格最后的实践者。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开端,当年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革新和创意,今天看来,在生活中大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物。

  到处可以看到打着包豪斯旗号的房地产广告和设计师,但包豪斯好像水银,跟现代主义的其他许多创意和产品一样,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些基本的要素和原则,已经跟着我们的需求和生活的变化而发展演变了,要把某个人某件事剥离开来,说他/她/它是包豪斯,已经不太可能。即使Harry Seidler的建筑,也跟澳大利亚当地的自然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包豪斯今天已经变成了宜家家私,变成了迪卡隆,变成了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变成了我们公寓里的落地窗,以及不吊顶、不做角线的室内装修方式。

  正因如此,包豪斯得以鲜活地存在着,通过北欧人极简设计的家具,通过那些白墙长窗平顶的方盒子建筑。包豪斯当初成立的时候,就下了决心不做古董,这个愿望果然实现了

{nextpage}

建筑——“功能大于形式”

  包豪斯这个名词下面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但建筑和设计是其核心。

  包豪斯学校最初建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开设建筑系,但有三个卓有建树的建筑师做领导,不搞建筑也不可能。连学校的名字也跟建筑有关:包豪斯是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来的,是创办人Walter Gropius生造的词。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一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考虑民生问题。同时魏玛共和国民主开放,取消了审查制度,鼓励艺术家进行各种激进的探索。另外,大规模机器生产已成定势,一方面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粗糙丑陋,但另一方面商品成本的降低也有目共睹。

  第一任校长Walter Gropius本着为劳工阶层提供住宅的关怀社会的想法,提出“功能大于形式”,谢绝无用的装饰品,鼓励学生选用便宜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材料,满足低收入工人阶层的基本需求,然后再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赋予功能以美感。

  他的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巨大的玻璃幕墙。将房子的四角立柱收到结构中去,留下外墙空间做成透明的玻璃,他是最初的革新者和实践者之一。玻璃幕墙展现了他的形式展现功能的原则:为工人阶级提供健康而美观的居住环境。在他的倡导和要求下,玻璃之外,金属和水泥也成为包豪斯建筑的首选原料。

  193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国际式风格”展览中,Walter Gropius与包豪斯学校的另一任校长Mies van der Rohe,以及建筑师Le Corbusier一道被称为国际式风格的代言人。

  国际式风格此时被定义为:激进的简单形式,拒绝装饰,以玻璃、钢铁和水泥作为首选材料,建筑上暴露材料和结构,接受工业制作的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功用性。这与包豪斯的建筑风格完全一致,因此包豪斯建筑风格也常常被人称作国际式风格。如今,国际式风格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普遍模式和基本原则。

  在纳粹迫害之下,包豪斯于1933年被迫解散,大批包豪斯教师和学生流亡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使包豪斯理念和原则得到广泛的实践。Walter Gropius迁居美国,执教于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培养了包括贝聿铭在内的大批优秀建筑师。

  包豪斯的部分追随者过分追求廉价和实用,也带来过灾难:1955年,后来设计了世贸中心的日裔美籍设计师Minoru Yamasaki给圣路易斯城设计Pruitt-Igoe住宅项目,33座建筑,耗资5700万美元,每栋楼11层高,厨房空间超小,电梯隔层开,一半的居民必须走楼梯,试图大规模而廉价地解决当地的低收入人群的住宿问题,但建成之后却成为犯罪率极高的贫民窟,于1972年在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下被政府拆毁。此案被称为包豪斯派高高在上为底层人民幻想乌托邦,却完全不知道底层人士的需求的一个经典失败案例。被建筑史学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之死”。

  部分包豪斯的创办者和学员直到上个世纪后半叶都仍然在工作,但他们的风格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即使是包豪斯的掌门人们,在多年后,也不能把自己的风格直接称为包豪斯了。

  比如Mies van der Rohe,从50年代开始,他大量地使用水泥作为原料,并主张暴露材料和结构的原样,比如砖就是砖,不用涂上石灰或油漆,成为野蛮主义的鼻祖之一。

  1969年,他在纽约设计了30层楼的“Grand Central Tower”,被人称为庞大粗俗富于侵略性,跟他包豪斯时期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上的德国展馆的精巧细致无微不至的对人性的关怀有天壤之别。

  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等人的设计,也夹杂着包括包豪斯在内的多种现代主义流派的特征,不能说是纯粹的包豪斯风格。Harry Seidler去世之后,包豪斯建筑风格就更加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了。

  设计—“少就是多”

  包豪斯学校的诞生,最初的宗旨是为了满足富于美感的工业设计的需求。所以设立了陶瓷、纺织、金属、印刷等多个“坊”,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主义工业设计的摇篮。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金属制品“坊”和家具“坊”。包豪斯在建筑上的成绩,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追随了现代建筑趋向降低成本的主流,尽管有推波助澜的功用,但相形之下,其在设计上的贡献,更为突出。

  因为建筑毕竟是一种规模艺术,多方合作的产物,涉及大投资集体决策,住户本身其实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家具设计则是要由个人决定,个人出钱的。要说服个人,比说服集体困难。

  包豪斯时期影响深远的家具之一是钢管椅子。

  第一把钢管椅子由Marcel Breuer设计,叫做Wassily椅。Breuer本是木工“坊”的头儿,但却被金属的力量和轻巧所吸引。他把传统的俱乐部椅子解剖成横横竖竖几个平面,看似无情,却充分考虑人体的结构和受力角度。这把椅子至今到处可以见到,颜色和细节(比如把工人阶级的帆布换成有产阶级的真牛皮)可能稍有变动,但坐上去,仍然可以感觉到坚固牢靠的钢管给人带来的自然晃悠的舒适,帆布拉起来的椅面和靠背扶手,自动调节,紧贴人体,跟传统的硬邦邦冷冰冰的椅子确实区别很大。

  另一位优秀建筑师Le Corbusier因为把机器看作是人手的延长,就给房子定义为“给人住的机器”,给椅子定义为:“给人坐的机器”。他设计的LC4椅子被称作终极“休息机器”,是有史以来最舒服的客厅椅。从此钢管成为一个包豪斯家具,尤其是包豪斯椅子们的一个特征。

  重量轻,价格便宜,有自然的弹性,比传统的布艺沙发更干净卫生。同时又可以批量生产,每件都一模一样,有一种一致性。采用这样的金属材料做框架,正式改变了传统家具的形式和美学理念:传统的家具手工打造,每一样可能都不相同,而用钢管做家具,可以保证每一件产品都可以拥有形式和尺寸的精确性,从而创作出一种真正属于这个现代工业社会的美感:“神奇的精确度”。

  金属器具里,最美丽的包豪斯设计是Marianne Brandt的系列金属茶壶、咖啡具、烟灰缸和台灯。设计精炼简洁,一点不含杂质。金属的质感被发掘到极致。她的设计是包豪斯不多的几样被大规模生产的东西,无疑真正实现了当年Walter Gropius的包豪斯设计要求:“简单,多样性,经济适用空间,材料,时间,金钱,并且看上去跟现在生产的任何东西一样摩登。”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