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火如荼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展览、批评、拍卖、收藏这些关键词编织着市场的神话。艺术作品的风格、历史价值让更多的人们思考,从“黑、白、灰”到“红、黄、蓝、青、绿、紫”到“卡通一代”的当代艺术进行着怎样的图式演变。艺术作品风格化、品牌化是不是艺术结合商业的成功典范,让我们看看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进入当代艺术图式的语境中去品读、分析。
————从“黑、白、灰”到“红、黄、蓝、青、绿、紫”到“卡通一代”
波普艺术时代的开始
波普艺术是世界艺术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一个艺术与商业嫁接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然后在世界各国相应兴起。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时代的来临,是在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的背景下产生,消费文化的刺激让艺术作品广告化、口号化、快速化、品牌化。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艺术作品也像广告一样,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更明确、更具有象征性、可读性。
|
左:汉密尔顿 《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 1956年 拼贴 美国波普艺术
右:王广义《可口可乐》1999年 油画 中国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90年代影响了中国一批艺术家,他们把波普艺术结合中国文化的象征、解读,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见证了这个时期的艺术历史,“政治波普”一种带有反讽的中国式波普形式,阐释着红色文化背景下遗留的伤感,从解构中国政治文化的“红、光、亮”到“黑、白、灰”到“红、黄、蓝、青、绿、紫”到“卡通一代”,这些艺术的根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受波普艺术的影响。
{nextpage}
“黑、白、灰”到“红、黄、蓝、青、绿、紫”
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学者们都把他推到“85美术新潮”,完善于“后89美术”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艺术走向解放的时期,艺术摆脱了政治的束缚,艺术回归到艺术家表现自己思想的时代,一种关注当下人生活状态的思考开始,艺术家百家争鸣,尽管被认为是西方的“后娘主义”,但艺术的发展毕竟已经找到了自身的出路。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风格来看,抛弃了以往的“学院派”传统手法,大部分作品采用单色的手法来表现,这种表现手法有助于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标志着新一代艺术家作品要跟传统的艺术作品划清界限,走一条自己的艺术风格道路。
黑白灰风格作品)作品作者:张晓刚、岳敏君、方力均、钟飙、苏新平、何多苓、喻红
2007年由高岭策划的“黑白灰—— 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 展览于7月21日-8月5日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参展艺术家名单有:陈界仁 、方力钧、郭晋 、郭伟 、海波 、何森、李大方 、李路明、毛旭辉、石心宁 、忻海洲 、杨福东、杨少斌、尹朝阳、喻红、张晓刚、赵能智 、庄辉 。这次展览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做了梳理,奠定了黑白灰艺术时代的学术价值。
从“黑白灰”到“红、黄、蓝、青、绿、紫”的艺术风格演变,也是一种必然,艺术家们选择了单色表现,需要用不同的鲜艳颜色来点缀这个充满欲望的消费社会,单色——粉紫红色成为整个时代的流行符号,它更能扇情的表达着这个社会。另外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背景来看,80年代的艺术家们处于中国文艺解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集体主义”的艺术大生产让追求个性的艺术家必须削弱个性服从共性。“红、光、亮”艺术标准和截取西方“印象派”时期的艺术语境已经和消费时代的新文化不符,思想的解放让艺术家们的创作自由化,选择鲜艳的颜色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从“艳俗艺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可以看到,(艳俗艺术家:俸正杰、王庆松、刘力国、祁志龙、胡向东、杨卫、刘峥、徐一晖等)更多的粉艳表现了当时“消费文化”染指中国的情景,那些性感的广告模特、可口可乐、万宝路等众多名牌一夜进入中国。艺术家们是时代的敏感者和先知,他们就地取材,根据当时文化特征拼凑出能够体现当下文化的艺术作品,其色彩大多是“黑、白、灰红、黄、蓝、青、绿、紫”。
{nextpage}
(红、黄、蓝、青、绿、紫风格作品)
作品作者:方力均、岳敏君、俸正杰、陈卫闽、何森、祁志龙、赵能智、邓箭今、陈文波、杨卫、周春芽、胡向东、杨凡、李路明、刘力国
笔触、色彩、绘画语言的象征
这个时期的色彩主要以单色为主,单色表现形式更有意味,他把客观色彩转换成主观色彩,通过主观色彩塑造、表现,更强烈的体现艺术家思想,从表现技法上来说单色的表现技巧也比较容易控制,而且视觉冲击力强,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这个商业时代,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们视觉疲劳,艺术作品要想吸引人们,也不得不借用广告的力量。
这个时期的笔触以细腻为主,也有以表现为主的作品,但大多抛弃以往追随印象派短笔触的绚丽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色彩和严谨的光影造型,艺术形式更多用“艳俗”的色彩:黑、白、粉红色、粉蓝色、粉绿色、粉紫色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色彩。
绘画语言也在这种单色的语境下提炼得更纯粹,让艺术作品表现力更强烈。可以这么说,整个当代艺术的图式和文化象征,都是站在批判的立场来阐释这个多元变化的社会。艺术作品通过表现伤感、迷茫、疑问、批判、反讽、嬉戏、物质消费的变异、政治束缚反讽、历史伤痕记忆、麻木无聊的堕落。都是对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一种强势入侵的反抗,都是对中国艺术历史革命的梳理。什么是艺术,必须站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下,了解由历史的变迁带来文化的语境,在它的前提下才能孕育出这个时代的绘画语言象征。
单色和艳俗的视觉化、品牌化
单色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大众文化的兴起,这种波普艺术本身就在大众文化背景下诞生,为大众文化服务。艺术家的作品从有自己的风格提炼到视觉化、品牌化形象,如张晓刚的“中国式家庭”,所有的作品都是单色,所有的面孔都是木讷的,表现60年代中国家庭的面孔。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所有的符号都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判、样板戏式的标准式政治英雄形象;结合国外消费文化进军中国市场的现状,作品流露出漫画式、广告式的反讽。岳敏君的标准笑容,渗透到每一幅作品。方力均的光头形象成为他作品的代言。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典型的形象复制、拼贴、重组、排列、错构、同构、再现、程式化。反复出现在作品中的标准程式,就如古埃及时期绘画正面律一样,所有的形式都程式化。这种作品风格就像产品商标一样,无论你是哪个系列的产品,都统一打上商厂家的标志。说明了当代艺术家不仅具备了绘画语言风格的研究,也对视觉形象统一的商业推广有所意识,当代艺术家们就像设计师一样,不只是在做设计,而是在做品牌策划。
{nextpage}
新“卡通一代”作品)作品作者:熊宇、沈娜、江衡、杨纳、陈可、穆磊、朱君、李金孺、宋洋
上世纪60年代开始,80年代盛行,卡通漫画影响全世界,人们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思想甚至面孔都受卡通时代文化的影响,艺术家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的身上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卡通,主要是动画形式和中国式连环画完成这个时期的读图时代,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中国动画瞬间消失,连环画变成政治宣传的工具。一直到80年代后,动漫卡通受日本和欧美的影响又开始发展起来。新的文化注入,艺术家们比谁都关心未来的文化会怎么样,他们用自身的敏感结合身在当下的感触,用艺术作品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第一代“卡通一代”艺术家们主要指出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后的一些艺术家,(新人类卡通一代艺术家:黄一瀚、杨凡、苏若山、响叮当、梁剑斌等)他们在90年代动漫进入中国的时候发起艺术革命,对突如其来的动漫文化进行图式再现的批判和接受。作品以表现中国青年受卡通动漫的影响,红头发、绿眼睛,穿着怪异,打扮得犹如卡通和游戏里的角色。新一代“卡通一代”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新“卡通一代”当代艺术家:沈娜、陈可、熊宇、杨纳、穆磊、江衡、李金孺、宋洋等。)他们和动漫一起成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打上动漫文化的烙印。这一代艺术家的作品,自觉的反映了他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思考,有颓废、艳俗、游戏、卡通、迷茫、性感、无所谓惧。他们的作品很自然,没有更多的思考却自然反映出他们生活时代的困惑,他们是时代的转折点,和整个时代一起成长,接受整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下的压力和人文思考。
{nextpage}
卡通动漫影响着艺术形式风格和表现内容的思考方式,这是流行文化结合艺术的又一次艺术革命,老的艺术家已经成为过去时代的历史,新的艺术家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当代艺术在和卡通动漫的融合后即将闪亮登场,绘画语言风格也将从波普艺术到卡通动漫这个历史长河里寻找新的出路。未来的名家就在明天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重识历史”--大型理论研讨及作品展览》进行中,将于8月1日隆重开展 更多理论文章及作品请观看 www.8arting.com/yzdd/ShowClass.asp?ClassID=30 策展:马一鹰 李金孺 (主办:卓克艺术 中国雕塑网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
作者:李金孺 www.lijinru.com
油画家、漫画家、插画师
着有《魔圣精灵.斗魔》漫画
中国插画联盟主编 69ps.com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主编8arting.com
80后策展人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e-mail:622000442@qq.com tel:13638597978
策展/学术论文:
2010策划展览《“重识历史”--大型理论研讨及作品展览》(多家权威艺术网站)
2010发表学术论文《当代艺术是否会走向泡沫化?》(厦门航空杂志)(各专业网站)
2008策划展览《80面孔与“非主流”的感动》新媒体艺术、新锐插画联展 (实地展杭州)
2008发表学术论文《变异的面孔、异化的图象》(青年视觉艺术杂志)(美术报)
部分展出:
2007作品参加《失重-消费时代的大都会文化当代艺术展》北京798
2007作品参加《变幻的中国表情:从纯真到失忆(综合媒介艺术联展)》北京798
2007作品参加《今日美术馆提名展览》 北京
2007作品参加《火星叔叔涂装设计展览》 北京
2007作品参加《首届全国插画展》优秀奖 深圳
2005作品参加"移动通信杯"贵州省中国画\油画展 贵阳美术馆
2004作品参加《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暨十届全国美展选拨展》贵州美协
2003作品参加《贵州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贵州美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