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林格,国际顶级战略设计大师、工业设计领域教父级人物。他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策略设计公司“青蛙设计”的创始人,至今已有40 多年的战略设计及管理经验。秉承“形式追随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的设计哲学,他曾为苹果、路易威登、汉莎航空、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制定全球设计战略。1990 年,艾斯林格教授荣获罗维基金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每年仅在全球工业设计领域选取一位获奖人,表彰其业内终身成就和其作品在社会、文化层面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德稻大师传承”教育由德稻教育携近百位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创立,通过引进国际级行业领军人物,并为这些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漫、视觉传媒等行业领军的德稻大师开设工作室,以大师传承方式开展高端行业教育,培育实战型行业精英人才。 今年9月,艾斯林格位于中国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正式投入运营,专注于战略设计的应用及教育项目。近日,视觉中国记者走进位于上海松江区大学城德稻CCIC大厦的艾斯林格工作室,带领大家与大师近距离接触,深入聆听他的创意来源以及行业解读。
视觉中国:人们尊称您为“战略设计大师”,对于“战略设计”这个词您能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艾斯林格:人们经常误解设计,认为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同于审美的,但实际上我认为,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专业的协调。设计不仅仅是简单从一方面到另一方面的思考,它更包含着广泛的层面。当你设计一种产品的时候,你必须要考虑它能否尽可能全面的帮助人们,因此设计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技术、环境、资源等,更要考虑人文、文化的相关内容,甚至有必要去了解行为学与管理学。
据我所知,中国古代的孙子提出了很多关于“战略”的内容,我认为所谓的 “战略”就是实施之前进行合理的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有些产品入市几年后就消失,而也有很多产品却能保持长期的经久不衰,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策略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战略设计”。
视觉中国:您认为设计不仅是小产品格局,更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也正因如此,青蛙的设计原则跨越技术与美学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实用性来定义产品。对此,您怎样解读“设计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
艾斯林格:首先,我认为设计不只是艺术,艺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将整个设计完美实现的过程中,制造和生产也是同等重要的。我认为在设计之初需要调研,分析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考虑如何应用这个产品,在创造阶段也要进行必要的概念设计与发散思维,最后才是产品的生产。概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没有概念就没有设计,同样,没有设计概念也失去了意义。
举一个便携治疗仪的案例,设计研发中我们考虑了包括过滤器等机器等所有产品是否足够人性化,我们需要将概念有效地进行整合,这个过程称之为 “定义、发现、再定义”。中国设计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公司不做研发,而做抄袭,因此不免连同错误一并抄袭到了自己的产品中。当你抄袭一个已有产品的时候,这个产品的设计想法应该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了,而你的产品投入市场又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你等于是抄袭五年前的产品,这使得产品的整个发展进程倒退了,这是非常愚蠢的策略,甚至说这并不是策略而是愚蠢,更关键的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有必要通过商业策略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与应用。
视觉中国:换言之“设计就是预见未来”,而团队则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帮助我们看见视野内的死角,那您在选择团队成员有什么标准或者要求?
艾斯林格:首先,我认为在团队人员选择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他们的才华、个性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具有职业道德操守,能够在团队中与人分享创意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他们需要具有好奇心,对世界感兴趣,喜欢观察周遭的事物,富有不停思考的勇气;最后,就是信任,这点与婚姻一样有几分相似。
视觉中国:如今,您与德稻教育机构合作运营“德稻大师艾斯林格”工业设计工作室,您最希望通过您的工作室为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带来什么?
艾斯林格:我希望通过设计为中国带来更好的未来,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需要推动创新。我希望用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少即是多”的表现。我在寻找一些喜欢接受挑战的年轻人,把他们带到实战的商业中,使他们尽可能远离过去守旧的思维观念中,通过创新成为中国经济中的引领者。真正的让设计走进市场,使得中国的资源能够通过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得以转换,或者将我们的资源和能力变成人们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产品。
视觉中国:您接触过许多国家的设计师,也感受过不同国家的设计文化,相比较您认为中国设计师与国外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艾斯林格:中国的教育较为精细,父母相对乐于为孩子们提供建议,这就需要与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理解富有创造性往往意味着拥有叛逆精神,必须要对很多事情提出反对的意见,推翻旧的事物建立新的事物,鼓励学生去寻找创意来源。但这可能很难被传统的中国人所接受,总体而言,中国的设计师相对过于实际,缺少自由的思考。
视觉中国:有创新的人一般都会有反叛精神,而相反,理性就会使所有东西保持一致。您认为在工业设计方面,如何平衡创新和理性?
艾斯林格:我认为设计师需要创新性,也需要具有反叛精神。我想当老师说出“2+2=5”时或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举个真实的例子,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测试:教室里一共有八个人,其中七位是测试者,一位是被测试者,测试者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题目为“5+7=?”,先让七名测试者作答,大多数人都回答答案为“13”,当这名被测试者最后回答的时候,超过90%的被测试者也都跟随的回答为“13”,虽然他们心里想的答案是“12”。这是一个真实的测试,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创造性的设计师就不能墨守成规,需要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然后将反叛的精神转变为积极的力量。
视觉中国:作为一个设计师,您认为如何有效地平衡设计与商业?
艾斯林格:设计是商业的一部分,如果设计的产品与人类的行为不可兼容,同时又没有过多的关注资源、环保、人文等理念,那么这就是不成功的设计作品,它必然会导致很差的商业模式。其中,我认为抄袭就是一种很差的商业模式。
比如,苹果好的设计与好的品牌就会获取丰厚的回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有创新精神;再者,中国人相对喜欢奥迪、宝马超过丰田,也是因为人们会更多的关注外观设计以及内在体验。这正是作品或者品牌在不断成长过程当中获得的宝藏,我们需要考虑产品带给人们的价值要远远超出物质方面的价值,这样就会更加包容性且全面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我认为,只要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商业价值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与提高。
视觉中国: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以及人文理念的设计,您能举例分享一下您眼中遵循了这样理念的工业设计吗?
艾斯林格:我认为工业设计之所以需要采用绿色环保理念以及人文理念的模式,是因为它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关于此类理念的设计很多,简单的说,比如这款手机,当通过它能够呈现出我女儿照片的时候,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就认为这款手机是简单且友好的。其实,归根结底,这类设计最终是能够引发一种感觉与感情的,这就是具有人文理念的设计,也可以理解为是好的设计。
视觉中国:您所指的人文化、人性化的设计是怎样的?比如智能化、精巧、使用寿命长等还是其它?
艾斯林格:您所举例的这些都包括,这就如同看中国的戏剧,其中灯光、舞美、音响、舞蹈、服装、舞台都非常重要,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构思。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人文化、人性化的设计就在于,要竭尽可能的去理解所谓用户是如何思考的、用户需要什么,这就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要不停地去思考。对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幻想,幻想未来的样子,并有信心创造这样的未来。
视觉中国: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您的头衔有罗维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商业周刊封面人物、苹果白雪设计语言缔造者…您个人最喜欢哪个称呼呢?为什么?
艾斯林格:父亲。其实我最喜欢的称呼是父亲,因为那些其余的称呼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我认为做父亲真的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奖励;同时帮助孩子成长不仅是非常重要的,更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巨大工程。
视觉中国: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您有着怎样的建议与期待?
艾斯林格:作为设计师,尤其是中国的设计师,目前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年轻的设计师应该做自己想做的设计,更好的去靠近想象中的生活。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富有创造性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去设计未来,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