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同盟: 首页 > 对话
专访德稻环保建筑设计大师 彦坂裕
信息来源:中国创意同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2-12-21

彦坂裕教授,世界环保建筑设计大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总设计师,2005年爱知世博会日本馆的执行创意总监。他涉及领域广泛,从产品设计、对象设计、室内、舞台、建筑、景观到城市设计、区域企划。彦坂裕教授获得过日本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DDA奖(2005 世博会日本馆),羽田国际空气终端项目设计(景观)一等奖等在内的无数奖项。在参与众多建设设计项目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对建筑设计理念、方法、高科技建筑技术应用的推广、传承,他拥有数十年教学经验,曾在千叶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筑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任教。如今,彦坂裕教授加入德稻教育机构,希望以更好的传承方式开展高端行业教育,培育中国实战型的行业精英人才。近日,视觉中国记者对彦坂裕教授进行了专访。
 

视觉中国:在2010年的世博会期间,您策划设计了“紫蚕岛”,作品以类似生命形体的形状呈现,创意来源是什么?

彦坂裕:最初构想的雏形是希望它能有伸出去的“触角”,有凹进去的“鼻孔”,全身饱满圆润,还可以吸收炙热的阳光为自己提供能量,并能保持“体内”的呼吸通畅。因此,最终的日本馆外观呈淡紫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融合而成,外部随阳光的变化及夜景照明的变化变换各种“表情”,可以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加上岛身上突起的触角,充分表现 “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建筑”这一理念。曾经有媒体问及过这个灵感是否来源于什么漫画,其实并没有关系。 
 

视觉中国:有人说“现代建筑的重要特征是一定要类似于生命体”,对此观点您是怎样理解的?

彦坂裕:我理解所谓的“类似生命体”是指不仅外观像生命体,更重要的是内在要有“呼吸的系统”。比如,“紫蚕岛”的触角和凹孔其实是个空气和雨水收集的循环系统,“紫蚕岛”的双层外膜中间夹了超薄的太阳能电池,虽然这些都是首次尝试,但是它们的存在让建筑赋予了生命。我认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是人性化,能够让人们在建筑中寻找到“生命”的迹象。

视觉中国: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为何“紫蚕宝”的建筑选取这个颜色?您能解释一下吗?

彦坂裕:其实紫色在日本有些类似于绿色,我们称之为“山紫水明”。在“紫蚕宝”的设计中,我希望建筑能够带给大家一种与大自然融合的感觉,而恰恰场馆周围种上了一些绿色植被,紫色在绿色的包围环境中会比较突显,因此选用了紫色;再次,展示主题中有种鸟叫“朱鹮”,朱鹮翅膀的颜色就是紫色的;这些都是最重选取紫色的原因。
 

视觉中国:“紫蚕岛”的名称是面向中国市民征集得来的,您觉得名称与您的设计初衷相符吗?

彦坂裕:为了给日本馆起一个亲切且上口的名字,我们专门进行了一个名称征集活动,从3588 个作品中甄选出“紫蚕岛”这个名字。蚕,有破茧而出,化蝶归去的含义,而且蚕茧技术中抽丝、制丝、织绢的工艺由中国传入日本,象征中日的联接。所以“紫蚕岛”这个名字我不仅接受,也挺喜欢的,和我的设计初衷没什么不同之处。


视觉中国:日本在很多现代设计中完美的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特征,您如何看待文化与设计的融合?

彦坂裕:关于设计与文化融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无需刻意的在设计中追求文化、表现文化。因为建筑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可能在云南也可能在吉林,可能在日本也可能在美国,它需要符合民族特性或者城市特性的;建筑师在某一座城市,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感受当地文化,在此基础上创作的建筑作品就是具有当地文化特性的建筑,不必刻意考虑融入民族特色。因此,我的理解是,让建筑与环境自然而然的融合才是重要的,这样融合后的表现也是更为契合的。
 

视觉中国:从现代建筑的角度考虑,节能和环保是必要的,那您认为作为设计师在操作中怎样才能有效的落实节能与环保?

彦坂裕:针对这个问题,我举一个比较简单但似乎又不完全恰当的例子,就好似身体稍微偏胖的人可能身体机能相对容易出问题,这也是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建筑需要节能、环保的意义。世博会上“紫蚕宝”的重量只有其它建筑重量的70%,这种建筑方式在美国被称为“减肥建筑”,我想这种“减肥建筑”设计在现代是非常有必要应用的。至于如何在操作中有效的落实节能与环保,我认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建筑中植入循环体系,有效地利用风力、光能等资源,通过这种自然能量去减少建筑设计中不必要的负担。


视觉中国:您在设计中主张“与环境共生存,降低环境负荷,运用自然本身的能源”,对于这种利用新能源的理念您有着怎样的体会?

彦坂裕:关于体会,我可以总结为三点:1.节约能源;2.利用新能源;3.管理能源;我们需要有效合理的去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这类能源,其中,我个人较为青睐地热能源,因为风能、太阳能对建筑物的要求比较大,而地热能源对建筑物的约束相对比较少。
 

视觉中国:简易风格正在小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您认为在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中,这种趋势有没有可能成为主流?

彦坂裕:在19世纪,很多地区都流行简约风格并以此为美。20世纪30年代着名的建筑师密斯.凡德洛以主张“LESS IS MORE”,从历史角度而言,流行简约风格是受欢迎的。我认为做“加法”的建筑设计与做“减法”的建筑设计是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与日本的设计,中国的建筑设计普遍比较丰满,而日本的建筑设计则较为简约,但究竟简约风格是否会成为主流,依然是难以预料的。
 

视觉中国:从您早期的作品“由来号”、“取景屏建筑学”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长久手日本馆”、 2010年世博会的“紫蚕岛”,您您任何评价自己的风格?

彦坂裕: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风格,也没有给自己的风格进行定义。因为建筑设计在不同环境中呈现的形式自然会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大家感受的第一瞬间受到触动,并从中得以启发。
 

视觉中国:建筑设计对您的产品设计有什么影响,产品设计又是怎么影响您做建筑设计?您觉得二者共通的灵魂是什么?

彦坂裕: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工业设计需要大量生产,普遍以商业为目的;而建筑设计则不然,更多情况下,它是唯一的。但是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饱含着对于文化的理解、对于感情的阐述。
 

视觉中国: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环境设计师,您为什么会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如此热爱?

彦坂裕:简单而言,建筑包含了科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内容,它是这些学科的交叉点,我认为在其中我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使得自己的不断地充实与提高;再者,我的爷爷是一位工匠,我小时候的很多玩具都是爷爷亲手为我制作的,在那个比较贫穷的年代,他的玩具对童年的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视觉中国: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您认为扎实的工科基础(比如物理力学、电学、土木、高数等)是否比单纯的美术技能更重要?

彦坂裕: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认为他们同等重要。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有学习美学知识,更需要扎实的工科技术作为支撑。比如,我擅长的领域是城市规划,这就需要我不断的扩充自己知识面。因此,我建议年轻的设计师以及在校的学生们多多学习、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当知识与视野都更为宽阔的时候,设计作品从某种角度而言也会更有内涵。
 

视觉中国:如今您与德稻教育机构合作,那您是如何看待设计师的文化教育与培养的?

彦坂裕: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年轻的建筑设计师积极地朝着优秀设计师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的去关注设计师的本质以及设计作品的本质,注重设计师、团队、时间的管理,最大程度的挖掘设计师的潜在能力,用更少的资源去创作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

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 注明出处中国创意同盟
收藏此文】【关闭本页】【打印此文
点击排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0本科毕
28个强大给力让你信服的公众意识平面广
2010年欧洲设计奖―标志类获奖作品
用Photoshop把照片变成电影效果-简单易
十大顶尖男性杂志,你看过几本?!
上海2010世博会各国参展标志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2009届毕业设计展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年设计艺术双年
创意图片
不同风格的同一浴室空
2018丹麦设计及广告创
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
灯泡里的小花园,原来
方便收纳电线的概念充
加拿大Cha Le茶叶包装
展赛专题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2019 创意同盟丨ideatom.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Copyright©2010-2019 www.ideat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005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