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教育要注重思想意识培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长董占军访谈
董占军,1969年6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艺术学博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美学、艺术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近年出版《设计家的再觉醒—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国社会出版社)、《壶中天地—道与中国园林》(山东美术出版社)、《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济南出版社)、《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编委)(山东教育出版社)、《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山东教育出版社)、《外国现代设计艺术文献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雕塑艺术鉴赏》(广西美术出版社)、《民艺采风—蝈蝈葫芦》(河北美术出版社)、《艺术文献学论纲》(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学术着作9部,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省文化厅青年基金项目《现代设计艺术史》、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项目《中外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和《艺术文献学研究》、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参与并撰稿)、新闻出版署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美术百科全书·民间美术卷》(撰稿)等各类科研课题9项。 设计作品《科技奥运》获得山东省九届体育美展一等奖。着作《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设计艺术学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研究”暨高等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系列教材》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设计艺术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取得一系列成绩。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领域,已经普遍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为此,《设计·中国》采访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董占军教授,聆听他对于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观点。
设计•中国:如今设计艺术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那您觉得设计艺术教育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董占军:我觉得设计艺术的教育环节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讲,首先是设计艺术教育的层次,我认为设计艺术教育分为这么三个层次:第一是设计意识教育,人人都需要这种意识,美国的市场为什么这么挑剔?就是因为他们对设计意识深入人心。第二是高等设计艺术教育。设计意识教育主要针对中小学生,是一种意识的培养。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则主要指在高等院校里的设计艺术教育。第三个设计艺术教育层次,是指设计艺术的再教育,也就是说大学毕业后因为职业需要或个人爱好,进高校进行再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包括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设计艺术教育的创意环节教育,什么是创意?就是指构思,是创新教育。设计师要有超前的市场意识,设计是为生活服务的,有生活就会有市场,那么你就得了解市场需求,只有培养对市场敏感的人才,才能挖掘市场的潜力,设计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发现了市场,然后把市场需求形成概念的东西,这就是设计的创意构思阶段。有了这种构思,要把它物化成产品,这就是设计的表现阶段。市场意识教育、创意构思和设计技能教育是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设计•中国:设计艺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那您觉得技术与艺术应该怎样融合?
董占军:从设计艺术角度来讲,技术与艺术是相互融合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就像创意阶段,需要艺术成分,需要发散思维,但是如何把这种创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这种材料手段就涉及到技术问题。那么表现出来好看不好看,就需要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我觉得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具体到设计艺术更是如此,首先技术为设计艺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段;第二,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艺术提供新的设计对象,比如,原来我们设计桌子椅子,现在设计电脑等等,这都是技术发展造成的;第三,科学的发展为设计不断提供新的设计载体,这就是设计材料更新的问题。
设计•中国:那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董占军: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得看从哪个方面来讲,如果从社会方面来讲,有这样几个服务对象,一个是培养创意人才,或者更具体来讲是培养设计艺术人才。如果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就是为创意经济服务。设计艺术是为生活服务,为经济服务。具体到我们国家来讲,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服务我们国家由制造型经济向创造性经济转变,也有一种新的提法,是说服务于我们国家,由“制造产品”向“制造品牌”转变。比如现在大家喝的可口可乐,那是美国的品牌,美国制造了这个品牌,制造了这个配方,但是只有这个品牌还还不够,还需要设计艺术的宣传。我们现在喝的可口可乐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他们营销策划的体系还是人家本土的。另外像DELL、IBM,这些品牌都是在中国制造产品。那么将来中国的品牌也会去别的国家制造。另外设计艺术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目标就是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最近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元浦写了一篇文章。他就提出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当然这个概念是非常宽泛的,但讲的具体一点,就我们学校而言,你像动画、摄影等专业都是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
至于设计艺术教育的具体要求,我觉得还得看是从哪个角度来讲。如果从设计艺术教育本身来讲,从培养人才的目标来讲,设计艺术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把设计艺术人才分层次。既有创意人才又有表现人才,还要有研究型人才即策划性人才。原来我校的学生,某些专业毕业生很好就业。但是有一个弱点。就是他们很难上升到创意总监这样一个位置,但是手头功夫很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缺少创意,缺少宏观的概念。所以我说对接受设计艺术教育的学生要分层次,创意型、策划型或者表现型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突出重点的学习。
设计•中国:那您给我们评价一下现在的社会艺术环境吧?
董占军:首先现在艺术市场比较繁荣,这与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学艺术的非常有前途,社会政治经济越越稳定,艺术市场越活跃,艺术家有用武之地。但是安逸的社会生活,容易造成艺术家的功利和懒惰心理,艺术家容易随市场追波逐流,也就是说这种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容易出现大师。相反我们来看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最动荡的时候确实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在看20世纪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前,也是社会不稳定时期,但也成长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也就是社会的大环境锻炼人。
设计•中国: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学科,肯定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那您觉得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讲目前设计艺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董占军: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的设计意识不强,刚才设计艺术教育的环节我为什么要提设计艺术意识问题呢,就是因为社会设计意识不强,即使有这种设计意识的话,他也把这种意识理解为工科的那种意识,比如搞建筑的,搞机械制造的。他不把我们这种“艺术设计”称为设计,并艺术设计与绘画、音乐、舞蹈等具体艺术混为一谈。另外一种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那种文化课不好的人才来学艺术,特别是近两年这种情况有所增多。此外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学设计艺术的就是画画的。绘画是纯艺术,这和设计艺术是不一样的。绘画可以自由的表现,任自然的,不受任何约束,如果不从艺术市场的需要来考虑,这是一种纯艺术。但设计艺术恰恰相反,它是服务于生活的,你设计的东西需要物化为产品,需要为人类服务。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学艺术设计的学生对这一行业没有兴趣,加上目前设计艺术规模膨胀得太快,办学层次参差不齐。现在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院校都有设计艺术专业,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有这种需求,另外的就是人们对设计艺术的误解。
设计•中国:刚才您谈到了高等学校教育的问题,那您觉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占军:我觉得大学时期重要的是学一种方法,而不能过多地强调你学到哪些知识或学到哪些技能,这种方法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武装的方法。古人讲“以鱼传渔”这就是说通过给你一条鱼告诉你打鱼的方法,大学就要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在于学到的具体知识,因为那些都是有限的,方法学到了,你会学到无限的技能。你比如大学时期学广告设计,但是当你走向社会,广告设计的人才已经饱和,但是如果通过学广告设计掌握了一种方法,也是可以应用于别的方面。我在大学本科时研究数据库、文献分类,但是现在我在研究艺术史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就得益于我大学掌握的学习方法。在大学学习,千万不要太功利。现在很多学生就是太功利了,他们希望今天学到一种东西,明天就能应用并得到效益。美国统计,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即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知识在将来是用不到了,即使能用到的,百分之三四十,几年之后又会有百分之六七十被淘汰,因此我说通过学习知识获得方法更重要,当然不学知识方法无从谈起。
设计•中国:大家总会觉得艺术理论很难研究,那么学习史论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董占军:学习史论研究我觉得第一首先要有兴趣,第二要接触实践,不能因为是学理论的就与实践排斥。当然艺术学系的实践课和装潢、现代手工他们的实践不一样。但是依然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去做一些东西,多和其他系的同学交流,毕竟我们说艺术是相通的。第三,学习史论要多读。多读,对学习史论特别重要,一是要多读经典的艺术大作,比如丹纳的《艺术哲学》。作为学艺术理论的学生,读书,既要读艺术类的,也要读文学作品和历史类作品。当然,这种读和学历史的,学文学的角度不一样。就像读《红楼梦》,我们也许考究里面的服饰、家具、建筑。但是别人也许就是看反映的历史背景。立足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所以我觉得学习理论研究的学生应该抓住这几个方面来巩固自己,要有兴趣,要接触实践,要多读书。
设计•中国:您从事教学研究很多年了,那么您认为目前艺术类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哪些?
董占军: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扩宽。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太过功利,就像刚才提到的问题,你得有长远的眼光。很多同学太急于求成了,他们想学个什么东西,立刻就想见效,这些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扩大选修课、加强院系之间的交流等等。有一部分不喜欢艺术的学生为了学历,考入了艺术院校,这是一个问题。前年我听说咱学校的一个学生,他动画做得非常好,山东电视台要留他,但后来他自己去北京创业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不是学动画的,他是学服装的,经常画服装效果图,就让他把人物动态把握得非常好,这就说明不同的专业是息息相通的。大家应该举一反三,多方位的发展自己。另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动画热门,整天往动画挤,但是四年之后动画还热门吗?这就说不好了,因此还是那个问题,就是说咱们的学生不要太功利了。对专业没兴趣、知识面窄、给自己找不到定位,这是现在学生的主要问题。
设计•中国: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您作为一名教师有什么话对对学艺术的学生要说?
董占军:首先我觉得兴趣问题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自己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去发现艺术的美妙之处。另外知识面的扩宽,这就要多读书,文学的也好、历史的也好、哲学的也好,都要多读。那么这一点我觉得西方的设计师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他们虽然是搞设计的,并且赫赫有名。但他们的学习背景都非常丰富。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可口可乐标志的设计者雷蒙德·罗维,他最早是搞橱窗设计的,但是后来从事标志设计行业,此外,他还设计汽车,设计火车头、航天飞机的内部部件。再如西方的设计大大师阿尔托、弗兰克·莱特、彼得·贝伦斯、勒·柯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莱特、瓦尔特·提格、雷蒙德·罗威、诺曼·盖茨、亨利·德雷福斯,等无不是复合型设计师,学生应该读一读他们的传记,了解他们的从业经历,或许对你们有所帮助。
还有我觉得作为学生,需要一种定位,这种定位需要结合自己本专业的情况。专业没有好坏,只有看你学的好坏。比如前两年计算机最热门,这两年学计算机专业非常不好找工作了。学的好坏和自己的个人喜欢有很大关系。应该从长远打算,多学、多看、多干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此外,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设计思想,对大家的一生都是有益的。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发现艺术之美,还要发现科技之美,并要了解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同学们要努力做到明确认识,学会方法,善于思考,理性分析,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否则很多设计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希望大家锻炼自己的整合能力,把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审美融入到设计中去,创作出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