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到底是高高在上的“庙堂”还是娱乐大众的“秀场”?针对当代中国的展览空间很难摆脱既是私人空间又是公共空间的混合困境,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唐克扬博士6月30日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以实例说明展览空间作为公共领域的复杂性和未确定的可能。
作为一位有着跨学科背景的实践者,唐克扬的作品从展览策划、博物馆空间设计到建筑史和文学写作,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多样性。目前他主持中国美术馆的建筑与艺术研究项目,并在数所大学任教,在他看来,美术馆不是风格或形象的主题而是构成性的背景,它将日益成为一种通过复杂艺术实践和知识系统而营造出的整体环境。“中国美术馆尤其需要考虑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特有的展览方式例如,如何解决传统样式中国画的展示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建筑师不仅仅懂得建筑学,还需要理解艺术创作本身的特点。”他指出,海外的中国艺术史家批评中国缺少博物馆,将其归咎于中国缺少那些“公众性”的艺术传统和公众艺术家,但是对建筑师而言,这个问题只能在建筑学的框架内予以创造性的解决。“应对于变化巨大的人流量和私人氛围的美术品鉴赏间的矛盾,除了美术馆馆方应设置合理的管理程序,建筑师也应该从设计的层面予以配合,而不是一味地提高建筑面积和建设量。”唐克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