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闫威悠哉地画着自己的插画,便一举成为Levi’s 牛仔裤代言人。我们见过很多画插画的女生,闫威或许是最让人嫉妒的一个:她写在脸上的聪明,优秀的绘画技巧和成为商业宠儿的运气。
你的作品和日本传统绘画,包括浮世绘,还有神话传说有很大的关系?
比较喜欢吧。从小就看。( 漫画也看?) 对,1980 年代的漫画看得最多。我喜欢看以前的老漫画,最喜欢手冢治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也看。我会借鉴一些里面明暗的安排。浮世绘看得不是很多,但它的表现力度是我特别想学习的。
你在内容、材料上的一些创新的灵感从何而来?
譬如用隐形墨水,不画人物的眼睛。适合自己。开始时用墨水觉得画起来很简单,后来越画感觉越舒服。我还是喜欢墨水,当然也有人用丙烯画得很好。相比之下我喜欢薄画法,加很多水。眼睛的话,也是在起稿的时候,很自然地画成那种样式,比较了各种效果而决定的。不管是新材料的实验还是画画的形式,说到底还是做适合自己的。
大家习惯很容易地就给一个人的作品冠一个说法,譬如这个人的东西色调暗,就被说成纠结于青春之类的,你有刻意想表达什么吗?
其实刚刚开始画的时候可能会刻意去表达,因为那时候我也在找自己的方向。但是后来我发现,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是不好的,正确的态度是开放一些,多元一些。你每天应该想着去吸收不一样的东西,丰富自己。当然作品可能会有一贯的风格,这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系的。
很多人知道你,可能是因为你与商业的合作,如果是这样,大家对你的认识很可能会有限制,对于这点你怎么看?
对,非常有可能。其实我不善于宣传,所以大家可能了解有限,无所谓吧,自己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东西就好了,关注我的人自然会有很好的了解,而且我本来就是商业和艺术都在做的。我小时候在少年宫,十三四岁开始接受正式的美术教育,素描色彩是在高中开始学。其实在大学我学的是设计,很多东西是后面捡起来的。小时候也学过短期的国画课程。我很喜欢工笔、线条。
你觉得商业品牌看上你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是机缘凑巧。大家觉得彼此很合适。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也挺不错的。毕竟那是传播的途径。我觉得做商业非常好玩儿。(对,和品牌合作非常需要脑子)没错,你有更大的平台去展示那些东西,而且有那么多好的商业和艺术合作的例子,不一定说和商业结合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很土的。而且如果只是在画廊展示,那个环境是非常小的。何况现在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很聪明。
你大学毕业后是做广告,广告设计讲求实用性,不一样的逻辑思维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沟通。我会更明白别人想要什么。在大学的时候实习的机会比较少。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我对社会有一个了解,在这个过程之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那时候非常想做广告,希望成为广告人,因为不知道想要做什么,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那段做广告的经历其实给了我很多时间,因为那时候刚毕业,什么都不懂,人家在上班,我就拿一小本儿在那儿画画。
你的作品中社会性的东西少,更多的是个人经验,很自我,这是为什么?
一个是社会的东西不适合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表现;第二个是我觉得我也代表不了谁,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所以我只能画我自己的感受,我对事情的看法。
能说说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早睡晚起。可能更年轻的时候习惯在晚上画画,但是我现在很享受早晨的那段时光,太美好了!而且早上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现在八九点起床,还是觉得起得太晚。看书、看电影、做饭。我的生活节奏挺慢的。最近喜欢游泳。
从走出学校到现在有什么遗憾?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留学。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看一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思考方式。体验外国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生活和旅行是不一样的。当然旅游还是一件挺好的事儿。我很爱旅行。我看挺多传统的东西,想潜移默化地把它们融入到创作中,而不是像早前的服装设计,人们说中国元素就直接把一个中式的“屋顶”搁在头上。内在的东西如果能让人了解的话,就挺成功的。这需要时间琢磨琢磨。
01. 印尼买到的“猫头”
02. “波波”肥皂
03. 环球旅行糖果盒,小飞艇有磁铁随意吸附
04. 台湾买的机器小玩具
05. 百看不厌的画册
06. 朋友的装置作品手稿
07. 生日礼物,帆布钱包
08. 创作的工具,笔和墨水
09.用了很久的手机
10. 朋友手工做的皮制小礼物
11. 小王子玩偶
12. 木头材质的可动玩具
13. 一小盆自己从海边拾到的珊瑚
14. 朋友高中时期的手做陶瓷
15. 彩色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