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年6月14日电 /美通社亚洲/ --“为了有一个开始,人类被创造出来了。”圣奥古斯丁如是说。德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集权主义的起源》的最后一页中引用了这句话,这是她在20世纪欧洲大屠杀之后二十年内对暴力和独裁后果最有成就的分析。
新开始的承诺起源于一场大灾难,阿伦特不断地面对一种清晰不妥协指责,指责民主有潜在的危险成为纳粹法西斯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她仍怀有希望,甚至保持着乐观主义,这一直是吸引我的地方。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那些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中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事件都负有极大地责任,而且我们也总是能够重新开始。
皮尔.赫特纳展示给我们的角色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些是真正的角色:他们不是个体,他们和古希腊喜剧作家米南德作品里的演员很相似。米南德作品里的角色代表了一种社会类型,一种态度,一种避免拥有特点而使其与众不同的角色。)有些角色可以察觉这个变化,另外一些却并不想察觉。我们并不清楚在事件背后是否存在着阴谋,但我们可以清楚的指导控制西方社会的基本原则正面临着危险。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这样一种激进突变能够带来更好的世界。
故事随着领导者、普通人、监督者、征服者和解放者的冒险如碎片般在不同的屏幕中展开。屏幕并不是以线性方式来讲述故事的。这迫使我们必须在展览空间中后退前进,以此来拼凑出完整的故事叙述。观众就好像被带入一个变形的时空现实里,角色是活生生的,他们向我们要求一个积极的角色来解构我们所面对的东西,防止我们成为被动的现实观察者。
在柏拉图的论集中,最着名的恐怕就是他的谈话录了。阿里斯托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从前的某个时期,人类有两个脑袋,四个手臂和四个条腿。这时的人类是完整的,完全的,统一的。因为他们的自负,宙斯惩罚了他们,把他们分成两半:男人和女人。从此以后,我们就在别人身上寻找完整。这个故事可以说是爱情的隐喻,同时也是一个间于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辩证法,它为社会的政治组织提供了某些信息。在“就要来了”中,被打乱成碎片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还有角色和他们的多重身份。不同的演员演同一个角色,有时,一个角色被转换成另一个,提醒我们柏拉图所说的对完整的追求。服装的改变标志着个性的改变,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的潜在可能性一直都存在着。如果个体性的原则不再存在,那个新的社会将会到来,这个社会被完全不同规定、习惯和法律所规范着。这是“转化”的革命性一面,影片中有个人看到了威胁,有人认为是礼物,还有人认为是希望的源泉。
在“就要来了”中,皮尔第一次写了一个详尽的剧本,设计了对白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如完成事业一般运用词汇。在他以前的装置艺术,如“不要文雅”(2009)中(这个作品松散地被连接到新的录像作品系列中),交错的故事通过手势和角色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在“就要来了”里,艺术家没有用述行的镜头,而是最终运用了更为电影化的拍摄。(在剧本和演员的增倍中,艺术家不是让我们想起了路易斯.布努埃尔《朦胧的欲望》了吗?)
正如沃尔勒.本杰明很久以前所主张的那样,影像真的是现代派的语言。谈论未来的作品在今天的当代艺术中非常少见。艺术家倾向于满脑子想着过去而不重新思考它,像怀旧图片收藏家一样用着过去的资料,而不是像决策家一样框架现在。
被屏幕松散地包围着的矩形建筑装置,在现有的空间建筑上,沉默、静止,栖息于空间内。它看上去和影片没有直接关联。它不是一个道具,也不是显露在叙事中的一个元素。然而,它所运用的最低限最小的语法传达了事物转达我们的目光以及重新连接故事片段的可能性。在纯粹的物质品质 -- 反射,贫瘠和平衡中,不同的影片被连接起来了。装置成为了中心,成为了把叙事片段集合到一起的地方。最后,它被理解为表意和象征意义上的基础,一个新世界的基础之地?世界的基石?
在写作的时候确定自己的位置就是确定自己讲话的语气,在问题中选定对象,定义分析的领域。上个月,当我和皮尔交谈的时候,我们都无法给自己定位。不断地旅行,试图在不同时区的复杂性中得到满足,很少或从来没有在同一个地方待过两次。尽管是支离破碎的交谈,但这已经是沉入作品和艺术家想法的有趣途径。几乎是意外的转变,跟随着艺术家观点的突然变化,当皮尔发展出一条研究新路时,发现我自己也在其中。
在策展正成为高度制度化的做法的今天,很少有人能够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位置 -- 能与新作品交谈并且成为辩论的伙伴而不是制作人。被邀请成为参与其中的观察者并且跟随未来前景的发展是一种特权。我写过地理上及职业上的错位,这个特权便是从中而来。是"转变"确定了这篇文章的心情。
就要来了 -- Per Hüttner个展开幕时间:2010年06月19日(周六)18:00
开幕时间:2010年06月19日(周六)18:00
展览时间:2010年06月20日 -- 07月10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闸北区灵石路709号40栋2楼(近万荣路)
(11:00 -- 18:00 星期日、星期一休息)
艺 术 家:Per Hüttner
展览策划:Cecilia Canziani
艺术总监:李消非
主办单位:非艺术中心
合作机构: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驻沪总领事馆、视觉论坛
非艺术中心
上海市闸北区
灵石路709号40栋2楼
邮编:200072
电邮:info@feiartcenter.com
网址:http://www.feiartcenter.com
媒体联络
Jonna Wibelius
电话: +86-21-5359-9618
电邮: jonna.wibelius@foreign.ministry.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