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获奖的事情,在中国是个别现象。建筑大师层出不穷需要土壤,而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这个土壤。
第一,当前国内不具备产生建筑大师的土壤。王澍自己说过,他做产品很少,主要是讲学、做研究。一个大学教授,和商业建筑师是有区别的。他自己描述自己这么多年在中国是一个异类,他的宁波博物馆建起来后,评价也是好坏参半。
评价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国家要现代化、经济要现代化、国民要现代化,这几个现代化,中国都还没有达到。现代建筑来源于整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几百年下来产生了现代主义的思潮,并形成精神主流。而中国的建筑师还是把中国传统设计精神和西方古典建筑传统作为我们当今主要的武器,这和西方建筑师差别太大了。这个差别不是人的差别,是土壤的差别,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别,以及社会大众口味的差别。
我们去欧洲看建筑,满街新建的都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看不到仿古典的建筑,而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欧洲古典样式,这在美国是看不到的。有很多日本建筑师得奖,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日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改造非常彻底,所以他们的作品很多是后现代的,这些东西才是现代社会建筑设计的主流。很多中国建筑师老想找一条路,怎么样把中国人传统的智慧、中国人讲意境的美,跟功能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第二,当前国内不具备产生艺术化建筑的条件。普利兹克奖根本的宗旨是奖励建筑设计里面的艺术性,这是很核心的东西。而带有文化艺术内涵的建筑,恰恰在中国没有土壤,因为没有这个需求:官方不鼓励,百姓不接受,房子卖不掉。在国内,建筑除了现代主义风格,其它的都卖得掉,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当然,先驱总会出现的,比如王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