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一角
每一个泥塑人物秦仕平都要亲自把关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世界级名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被后人奉为蓝本以各种形式争相临摹。如今,一位唐山市民竟把这幅画卷“搬”进了农庄,将画中那屋宇林立、市井喧嚣的场景重现在人们面前。
300米泥塑群生动再现500多人物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丰润区常庄乡东黄各庄村东的麻龙湾庄园,一踏进坐落在这里的《清明上河图》大型泥塑文化园,即被这一艺术作品的恢弘气势、创意人的独到构想以及制作者的精湛工艺深深吸引和震撼。不禁感叹这方泥土幻化而成的独特风景,竟能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视觉美感!
这是一组长300米、宽60米的泥塑雕刻群。创作者以精湛的泥塑工艺,再现了5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50多只牲畜家禽和20多艘大小船只,塑造了城楼、拱桥、郊野、码头、街景等繁复、热闹的生活场景,把《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立体生动地重现在游人眼前。
从街市中央的城楼上俯瞰两端,一派繁华尽收眼底,车马行人南来北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达官显贵流连市井,房屋漕船鳞次栉比,场面颇为壮观。徜徉其中,如同游走于那幅精美的画卷,与众多“画中人”摩肩接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映相融。看着眼前怀抱孩子拉着家常的妇人,挑着扁担喜笑颜开的小贩,以及正在追逐戏耍的顽童,让人不禁想要凑上前去,听听他们的谈话,问问那时的物价,玩玩那时的游戏。
#我是分页符#
做泥塑版《清明上河图》填补国内空白
这组《清明上河图》泥塑群的组织者、投资人名叫秦仕平,是唐山丰润区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农民企业家,自幼喜爱绘画、泥塑。2007年,他创办了丰润区麻龙湾生态庄园后,便萌生了在庄园内建筑一处独特人文景观的想法,最终决定将《清明上河图》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这组泥塑群不仅成为农庄的一个“名片”,也要成为丰润区乃至唐山市的一个旅游亮点。
“我看到过许多《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版本,有画作,有绣品,有镌刻,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泥塑的形式,建成可供人们走进‘画中’观赏的大型雕塑群,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秦仕平说,自己的这一大胆设想或许能“填补我国一项空白”。此后,他便潜心研究该画作,四处寻访泥塑艺人,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从我省多个地市陆续聘请了20多位民间泥塑高手,带领百名工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这些泥塑高手都是我通过朋友介绍,从唐山本地及邯郸、承德等地‘挖’来的纯民间的‘草根艺人’,没有一个名家大腕。他们平时都是靠画画、雕塑为业,有的也从事其他职业,纯属爱玩儿这个,但手上的功夫了得,做出的东西都非同一般,只是做这么大规模的雕塑群还都是第一次。”秦仕平介绍说。
最难把握的是人物形象
据介绍,雕塑中的所有人物身高,都是按照实际生活中人们正常身高的三分之二比例来设计的,所有房屋、漕船等物体的大小,也是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出来的。因此越是接近实际尺寸,越能减少人们置身其中与之“互动”的距离感,增添“画中游”的真实感。
如何将画中小如豆粒的人物生动逼真地再现出来?将画中并不完整的东西完美地展示出来?为此秦仕平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画中的房子有的只有房顶,有的人物只有侧面或背面,那么这些房子的结构、这些人物的表情,这些我们在画中看不到的部分,我都需要在泥塑中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是很费功夫的。”秦仕平说。
据他介绍,这些雕塑用的就是普通泥,只是从构思到成形,需要经过搭建钢筋骨架、堆泥、塑形、修饰、做防雨防晒处理等几道工序。而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最难把握的。“画中的人物男女老幼皆有,衣着形象不同,表情神态各异,传神之处关键在五官,尤其是眼和嘴。其次是手和服饰的质感,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走路时会出现什么程度的衣褶;头巾、衣衫被风吹起部分的长短、薄厚都有讲究,一定要尽量贴近实际,才能给人以真实生动的感觉。这样即便是速度最快的工人,做一个泥塑人物也要四天左右的时间。”
泥塑园有望本月下旬开园
记者在麻龙湾泥塑园里看到,整个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工人正在进行细节修饰工作,园区讲解员正在接受上岗前的培训。秦仕平指着新落成的泥塑园仿古大门和门外一排举着牌子的泥塑孩童说,眼下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要做,写门牌标志,放置引导指示牌,部分地面硬化,园区环境装饰。这些虽说都是收尾工作,但也马虎不得。按照计划,争取本月下旬开园。
秦仕平说,为了方便游人到此观光,他已专门修了一条从庄园通向公路的小路,“这样,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到麻龙湾庄园就会方便许多。外地游客可以通过京沈高速公路,在唐山北收费站下到102国道,向东行至银城铺,上银河路南行,在麻龙湾庄园的标志牌处经这条小路即可到达庄园。”
据了解,在泥塑园建成的同时,秦仕平又在麻龙湾庄园内开辟土地200亩,累计投资1.2亿元,建起了具备旅游服务功能的泥雕仿古建筑群,目标是为游客打造一个集民俗游览、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于一身的绿色生态园。目前部分区域设施已具备接待功能,待泥塑园开园时,游客购票进入园区,不仅能够在《清明上河图》泥塑园零距离接触千古经典,感悟历史文化的悠远与厚重,还能在农庄里体验农家吃住游的生态景区魅力。
(文:红珊 编辑:张良 www.artnet.cn )
街市一角
每一个泥塑人物秦仕平都要亲自把关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世界级名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被后人奉为蓝本以各种形式争相临摹。如今,一位唐山市民竟把这幅画卷“搬”进了农庄,将画中那屋宇林立、市井喧嚣的场景重现在人们面前。
300米泥塑群生动再现500多人物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丰润区常庄乡东黄各庄村东的麻龙湾庄园,一踏进坐落在这里的《清明上河图》大型泥塑文化园,即被这一艺术作品的恢弘气势、创意人的独到构想以及制作者的精湛工艺深深吸引和震撼。不禁感叹这方泥土幻化而成的独特风景,竟能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视觉美感!
这是一组长300米、宽60米的泥塑雕刻群。创作者以精湛的泥塑工艺,再现了5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50多只牲畜家禽和20多艘大小船只,塑造了城楼、拱桥、郊野、码头、街景等繁复、热闹的生活场景,把《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立体生动地重现在游人眼前。
从街市中央的城楼上俯瞰两端,一派繁华尽收眼底,车马行人南来北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达官显贵流连市井,房屋漕船鳞次栉比,场面颇为壮观。徜徉其中,如同游走于那幅精美的画卷,与众多“画中人”摩肩接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映相融。看着眼前怀抱孩子拉着家常的妇人,挑着扁担喜笑颜开的小贩,以及正在追逐戏耍的顽童,让人不禁想要凑上前去,听听他们的谈话,问问那时的物价,玩玩那时的游戏。
做泥塑版《清明上河图》填补国内空白
这组《清明上河图》泥塑群的组织者、投资人名叫秦仕平,是唐山丰润区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农民企业家,自幼喜爱绘画、泥塑。2007年,他创办了丰润区麻龙湾生态庄园后,便萌生了在庄园内建筑一处独特人文景观的想法,最终决定将《清明上河图》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这组泥塑群不仅成为农庄的一个“名片”,也要成为丰润区乃至唐山市的一个旅游亮点。
“我看到过许多《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版本,有画作,有绣品,有镌刻,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泥塑的形式,建成可供人们走进‘画中’观赏的大型雕塑群,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秦仕平说,自己的这一大胆设想或许能“填补我国一项空白”。此后,他便潜心研究该画作,四处寻访泥塑艺人,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从我省多个地市陆续聘请了20多位民间泥塑高手,带领百名工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这些泥塑高手都是我通过朋友介绍,从唐山本地及邯郸、承德等地‘挖’来的纯民间的‘草根艺人’,没有一个名家大腕。他们平时都是靠画画、雕塑为业,有的也从事其他职业,纯属爱玩儿这个,但手上的功夫了得,做出的东西都非同一般,只是做这么大规模的雕塑群还都是第一次。”秦仕平介绍说。
最难把握的是人物形象
据介绍,雕塑中的所有人物身高,都是按照实际生活中人们正常身高的三分之二比例来设计的,所有房屋、漕船等物体的大小,也是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出来的。因此越是接近实际尺寸,越能减少人们置身其中与之“互动”的距离感,增添“画中游”的真实感。
如何将画中小如豆粒的人物生动逼真地再现出来?将画中并不完整的东西完美地展示出来?为此秦仕平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画中的房子有的只有房顶,有的人物只有侧面或背面,那么这些房子的结构、这些人物的表情,这些我们在画中看不到的部分,我都需要在泥塑中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是很费功夫的。”秦仕平说。
据他介绍,这些雕塑用的就是普通泥,只是从构思到成形,需要经过搭建钢筋骨架、堆泥、塑形、修饰、做防雨防晒处理等几道工序。而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最难把握的。“画中的人物男女老幼皆有,衣着形象不同,表情神态各异,传神之处关键在五官,尤其是眼和嘴。其次是手和服饰的质感,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走路时会出现什么程度的衣褶;头巾、衣衫被风吹起部分的长短、薄厚都有讲究,一定要尽量贴近实际,才能给人以真实生动的感觉。这样即便是速度最快的工人,做一个泥塑人物也要四天左右的时间。”
泥塑园有望本月下旬开园
记者在麻龙湾泥塑园里看到,整个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工人正在进行细节修饰工作,园区讲解员正在接受上岗前的培训。秦仕平指着新落成的泥塑园仿古大门和门外一排举着牌子的泥塑孩童说,眼下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要做,写门牌标志,放置引导指示牌,部分地面硬化,园区环境装饰。这些虽说都是收尾工作,但也马虎不得。按照计划,争取本月下旬开园。
秦仕平说,为了方便游人到此观光,他已专门修了一条从庄园通向公路的小路,“这样,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到麻龙湾庄园就会方便许多。外地游客可以通过京沈高速公路,在唐山北收费站下到102国道,向东行至银城铺,上银河路南行,在麻龙湾庄园的标志牌处经这条小路即可到达庄园。”
据了解,在泥塑园建成的同时,秦仕平又在麻龙湾庄园内开辟土地200亩,累计投资1.2亿元,建起了具备旅游服务功能的泥雕仿古建筑群,目标是为游客打造一个集民俗游览、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于一身的绿色生态园。目前部分区域设施已具备接待功能,待泥塑园开园时,游客购票进入园区,不仅能够在《清明上河图》泥塑园零距离接触千古经典,感悟历史文化的悠远与厚重,还能在农庄里体验农家吃住游的生态景区魅力。
做泥塑版《清明上河图》填补国内空白
这组《清明上河图》泥塑群的组织者、投资人名叫秦仕平,是唐山丰润区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农民企业家,自幼喜爱绘画、泥塑。2007年,他创办了丰润区麻龙湾生态庄园后,便萌生了在庄园内建筑一处独特人文景观的想法,最终决定将《清明上河图》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这组泥塑群不仅成为农庄的一个“名片”,也要成为丰润区乃至唐山市的一个旅游亮点。
“我看到过许多《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版本,有画作,有绣品,有镌刻,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泥塑的形式,建成可供人们走进‘画中’观赏的大型雕塑群,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秦仕平说,自己的这一大胆设想或许能“填补我国一项空白”。此后,他便潜心研究该画作,四处寻访泥塑艺人,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从我省多个地市陆续聘请了20多位民间泥塑高手,带领百名工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这些泥塑高手都是我通过朋友介绍,从唐山本地及邯郸、承德等地‘挖’来的纯民间的‘草根艺人’,没有一个名家大腕。他们平时都是靠画画、雕塑为业,有的也从事其他职业,纯属爱玩儿这个,但手上的功夫了得,做出的东西都非同一般,只是做这么大规模的雕塑群还都是第一次。”秦仕平介绍说。
最难把握的是人物形象
据介绍,雕塑中的所有人物身高,都是按照实际生活中人们正常身高的三分之二比例来设计的,所有房屋、漕船等物体的大小,也是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出来的。因此越是接近实际尺寸,越能减少人们置身其中与之“互动”的距离感,增添“画中游”的真实感。
如何将画中小如豆粒的人物生动逼真地再现出来?将画中并不完整的东西完美地展示出来?为此秦仕平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画中的房子有的只有房顶,有的人物只有侧面或背面,那么这些房子的结构、这些人物的表情,这些我们在画中看不到的部分,我都需要在泥塑中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是很费功夫的。”秦仕平说。
据他介绍,这些雕塑用的就是普通泥,只是从构思到成形,需要经过搭建钢筋骨架、堆泥、塑形、修饰、做防雨防晒处理等几道工序。而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最难把握的。“画中的人物男女老幼皆有,衣着形象不同,表情神态各异,传神之处关键在五官,尤其是眼和嘴。其次是手和服饰的质感,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走路时会出现什么程度的衣褶;头巾、衣衫被风吹起部分的长短、薄厚都有讲究,一定要尽量贴近实际,才能给人以真实生动的感觉。这样即便是速度最快的工人,做一个泥塑人物也要四天左右的时间。”
泥塑园有望本月下旬开园
记者在麻龙湾泥塑园里看到,整个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工人正在进行细节修饰工作,园区讲解员正在接受上岗前的培训。秦仕平指着新落成的泥塑园仿古大门和门外一排举着牌子的泥塑孩童说,眼下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要做,写门牌标志,放置引导指示牌,部分地面硬化,园区环境装饰。这些虽说都是收尾工作,但也马虎不得。按照计划,争取本月下旬开园。
秦仕平说,为了方便游人到此观光,他已专门修了一条从庄园通向公路的小路,“这样,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到麻龙湾庄园就会方便许多。外地游客可以通过京沈高速公路,在唐山北收费站下到102国道,向东行至银城铺,上银河路南行,在麻龙湾庄园的标志牌处经这条小路即可到达庄园。”
据了解,在泥塑园建成的同时,秦仕平又在麻龙湾庄园内开辟土地200亩,累计投资1.2亿元,建起了具备旅游服务功能的泥雕仿古建筑群,目标是为游客打造一个集民俗游览、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于一身的绿色生态园。目前部分区域设施已具备接待功能,待泥塑园开园时,游客购票进入园区,不仅能够在《清明上河图》泥塑园零距离接触千古经典,感悟历史文化的悠远与厚重,还能在农庄里体验农家吃住游的生态景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