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来自日本的艺术大师村上隆和中国的艺术大师王广义同时造访川美,他们在这个着名的艺术院校,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
村上隆大师来渝,艺术青年疯狂追捧。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先生在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的演讲——《我的艺术之路》一票难求,报告厅连站都落不下脚,所到之处合影、签名、围观,昨日川美刮起村上隆风暴。其实对于他,有一点可以立刻拉近和你的关系:世界顶级品牌LV与他合作多年,着名的涂鸦包设计,就是他的作品。
想要门票,想得美
昨日村上隆大师受邀来到川美举办演讲,上午10点左右,村上隆在川美工作人员陪同下,先参观了大学城新校区。村上隆大事黑白细格纹棉衬衣加米色棉布裤,发髻随意挽在头上,与他平时出现在媒体上的形象一致,辨识度很高,在校园里很容易就被学生们认出来了。
“啊,是村上隆大师!”在艺术青年心中,村上隆的地位很高,昨日他所到之处总有粉丝冲上来要求合影,索要签名。无需随行翻译“搭桥”,村上隆总是用微笑、点头来回复同学们的热情,亲切随和。
中午,村上隆就在川美学生食堂用的餐。大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同学们瞩目,不时又川美同学将亲眼见到大师一事,发上微博,分享欣喜。
一位川美建筑系的同学告诉记者,村上隆将在川美进行《我的艺术之路》演讲,这消息大约在半个月之前就传出来了。当时就很轰动,各路消息乱飞,总之大家都很期待。一位川美老师说,演讲一事最终确定之后,门票是学校分派到各个学院的,由学院免费分派给感兴趣的同学们。后来这演讲票就成了抢手货,找学生会关系要的,同学之间以物易物的,还有校外人士打听来要的。
昨日下午3点演讲真正开始前,报告厅门口就停满了各种车,都是来追村上隆的。凭票进入,拿不到票的同学就迟迟不肯走,宁愿围在门口旁听。报告厅内部原本摆放了1200张左右的座椅,不但座无虚席,两旁的走道上还站满了人。加上后门旁听的青年们,昨日的演讲估计得有近两千人前去听。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好多人都是站着听完的。
赞成艺术与商业结合
村上隆最被世界所关注就是与各大时尚品牌的艺术合作。昨日村上隆用幻灯片的形式,也展示了大量的合作照片。
他回忆,2000年时当三宅一生找到自己时,村上隆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一个不懂流行的人,只是一个在乡村画画的人”,突然的合作邀请让他诚惶诚恐又倍感压力。但同时,他坚信这是一个可以看到世界的机会,所以又很开心。
那之后,村上隆开启了品牌合作之门,最着名的就是与LV的合作。2003年受设计师Marc Jacobs邀请,把路易威登年逾百年的经典Monogram商标变换出33种颜色,这个关于流行、时尚、消费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新神话流传至今。
村上隆还给大家看了他得以参观Marc Jacobs工作室的照片。当然,演讲上肯定也提到了他与凡尔赛宫的合作,他评价那些作品不仅是自己和凡尔赛宫的想法,还有赞助商的意愿。
对此,村上隆表示,艺术家的创作最初只是个人的意愿,但随着合作、发展,会不断加入社会的需求以及各界的需求,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要表达大家的意愿。
而他对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是这样回答同学提问的:莫扎特原是宫廷里的艺术家,当他钱不够时就出去创作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剧。村上隆认为,面对网络发达时代,只有雕塑与绘画才能有更高的娱乐性,有更高的商业亮点。
LV都要与他合作
他是谁,为什么这些文艺青年、艺术人士都涌来听村上隆的演讲?
现场两位同学说:“村上隆太有名了吧!日本的艺术大师。我喜欢他的动漫……”一位听演讲的时尚女士说:“LV要与他合作,涂鸦包就是他的作品啊!”也有男同学说,村上隆受年轻人追捧,也引发很大争议,他设计的公仔情色味很重。他的现代艺术作品还被请进了凡尔赛宫,同样引发争议。
百度百科上说,村上隆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与法国顶级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合作,使他隆成为今日世界“艺术与时尚”的代名词。
重庆晨报讯 (记者裘晋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与当时的潮品可口可乐图像并置,取名为《大批判》。当时,凭借这个系列作品,艺术家王广义被专业艺术媒体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带头大哥”。20多年过去,这位“带头大哥”依然坚挺!
昨天,为了迎接明晚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开展的个展“王广义:交互的镜像”,这位“带头大哥”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坚挺之余,他的言语间更透出一种嫉恶如仇的快感——“艺术产业化,这个词太邪恶!”、“电影是无法和当代艺术比肩的,段位差太多”……据悉,本次个展将持续到6月10日。
数百支温度计铺地面
虽说本次“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系列展览之七的“王广义:交互的镜像”展出的作品,以王广义1989年到2010年的手稿为主,但特别喜欢坦克仓库的他,还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作品——《温度》。
尚在布展的展厅中央,数百支温度计铺满了地面。“之所以命名为《温度》,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我们都会遇到的事物,这符合我将艺术带入普通生活的一贯理念。”王广义进一步解释,“延展开去说,如今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化问题,其中每个国家都有责任,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温度计上的刻度变化,视为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和制衡。”
而在122幅装置艺术的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王广义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冷战美学》系列作品的制作过程草图:背后放映着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前面的展厅中铺满了卧倒的人体雕塑。雕塑是何颜色、如何放置……王广义都在图上注有文字。而将这些《冷战美学》手稿放到冷战背景下产生的坦克仓库展出,王广义觉得,是对自己展出作品主题的深化。
“这些曾经的作品值多少钱,我不想提。做这个展览,我只想让美院的学生看看这些手稿,大致浏览一圈,看看王广义做过什么,相信他们也会有收获。”
拒绝作品商业炒作
之所以一直被媒体视为当代艺术界的“大哥”,王广义在艺术上坚定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原因。这种坚定在昨天访谈的言语间显露无余。在他看来,虽说“艺术的门槛很低”,但无论何种艺术都必须能说出一个学术理由。
面对越来越多追求艺术的年轻人为求出名,将自己的作品同商业炒作联系起来,王广义显得有些愤怒,“本来艺术产业化就是一个非常邪恶的词,这是把艺术踩到泥坑里去了。”王广义坦承,虽说做艺术离不开金钱,但把金钱的作用扩大化是无法容忍的。
相关链接>
《最爱》结局太夸张
如果说大部分艺术家留给常人的感觉是不修边幅,那王广义则绝对是另类。虽然有创作,但他也坚持每天午饭后,到工作室创作,然后收工回家吃完饭。
“我喜欢看电视,很烂的电视剧我都能看下去。”王广义说,几乎每天自己都是在电视剧的陪伴下入眠的。而当我们问及除了电视,有没有喜欢的电影时,王广义表示最近看了《最爱》。“但我非常不喜欢。结局太夸张了,段位不高。”王广义解释,“我的观点是和政治无关,但外国人看了这部片子,会怎么看我们这个国家?任何物种都是有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