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笃,着名的独立策展人、批评家。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91年至1992年在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深造。200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曾任《今日先锋》“艺术”单元编辑。黄笃还担任许多国际艺术评奖评委和国际艺术研讨会发言者,如1997年德国慕尼黑Lenbach—Hous美术馆“艺术奖”(推荐人)、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奖(评委)、2009年台新艺术奖(评委)、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奖(评委)和2010年今日-瑞信艺术奖(评委)、1998年澳大利亚悉尼双年展讨论会(发言者)、2000年上海双年展(发言者)、2000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策划人讨论会(发言者)和2010年首尔亚洲艺术奖论坛(发言者)等。黄笃主要策划的展览有:1995年“张开嘴,闭上眼——中国和德国当代艺术展”、1999年首届墨尔本国际双年展中国馆、2002年韩国汉城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2004年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2006年上海双年展、2007年今日文献展、2008年第南京三年展等。
记者:你觉得一个好策展人是怎样炼成的?
黄笃:一个好的策划人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力,当然这个判断力是建立在他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策展人首先要有艺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广泛的知识,这些知识经验会使得策展人站在一个高度上去考虑问题。另外,一个好的策展人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不断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了解艺术发展的新动态以及艺术跟整个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最后,策展人的天性也很重要,对艺术的判断力和和直觉就是一种天性。比如1969年哈罗德·泽曼做的展览“当态度变为形式”,马尔丹1989年策划的展览“大地魔术师”,这些展览都非常具有前瞻性,所以应该说他们个人的天分很高。我想一个好的策展人应该从这三个层面去理解。
记者:你觉得策展人需要科班出身吗?
黄笃:不需要。柏林双年展的创办人克劳斯(Klaus Biesenbach)曾经是外科大夫,日本的长谷川佑子策划了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很多双年展,但她是学法律的。当然国外的教育系统与中国很不一样的,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入美术馆看展览,大学里面的艺术教育也很普及,各个学科之间可以互相听课,所以他们的知识相对全面,非科班出身成为策展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其实策展的理论高度还是建立在文化上的,而文化研究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很多方面,所以文化研究是当代艺术的理论基础,所以具备这些背景加上较高的审美判断力,便可以成为真正的策展人。
{nextpage}
记者:你觉得你作为策展人的优势在哪里?
黄笃:勤奋和热爱。策展是一个理想化的工作,付出和得到的可能很不一致。那么我仍然在做策展工作的动力就是因为我热爱整个职业。其实一个人的爱好就决定了他的事业,当然从利益和实用角度来说,一个策展人的收益可能不如一个画廊老板,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想社会也需要带有独立性和学术性的策展,这样才能够保持艺术的高度和前瞻性。
记者:你曾策划过“第一届墨尔本双年展—中国单元”,也曾策划过“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还有“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那么同为双年展的中国馆,在策展上有怎样的不同?
黄笃:200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因“非典”的爆发而未如愿成行,但选的艺术家的作品很好,所安排的结构也非常特别,每个艺术家都非常独立,整合在一起又很有整体性。至于2004年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我只选择了一个中国艺术家,主要探讨的是在进入21世纪全球文化的漂移所折射出的游牧主义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实际上是关于文化跨越边界与不同文化结合的关系。可以说,这三个展览代表的是拉美,大洋洲,欧洲三个板块的艺术事件,所以通过这几个双年展的中国馆的策划使我加深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了解,洞悉到了世界艺术格局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记者:在中国整体的经济背景下艺术策展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是什么?
黄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建立在整体的发展水平,而不只是个体行为。那么只有艺术家的整体水平发展了,才能带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而艺术家的发展又必然涉及到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艺术机构系统的完善和艺术理论批评的建设等等,问题比较复杂。我想策展人最重要的职责是不为功利主义所左右,对艺术应持一种有距离的高度敏锐的独立判断,而不是夜郎自大、沾沾自喜。总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记者:你怎样看待展览中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关系?
黄笃:这种关系涉及到策展人的形态,可以说,策展人分为几种:一种是突出艺术家的作品;一种是突出策展人的理念;还有一种强调在两者之间的折中性。因此,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去看,我们就会发现,像侯翰如策划的展览“移动的城市”,当看完整个展览的时候,你会意识到可能没有记住展览里面的艺术家作品,而只记住他的策展理念。显然,他强调的不是艺术家个体的作品,而是强调策展的整体理念。这属于一种类型。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形态的策展人,艺术家的作品在整个展览中是核心,保持在重要的突出的位置,像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策展人切兰就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法。这属于突出艺术家的策展。相比之下,我在“2007年今日文献展”的策划也要有个人的角度,必须有自己的方法论,所以,我的理念就是强调展览整体结构,但又尊重艺术家作品,并尽量放大艺术家的作品,强化作品与观众、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作品与语境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记者:在选择作品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什么?
黄笃:我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会避免选择艺术家流行性的作品,我会选择能够感动我的作品。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讨论、协商的过程,以及最终选择作品的过程对一个展览很重要。策展人的品味跟女孩穿衣服的品味是一样的,女孩的着装跟她的职业、皮肤、性格、社交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女孩的综合能力。策展人选择艺术作品也是他的审美趣味的体现。策展人要经常和艺术家交谈,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和背景。其实,任何策展人的经验在另外一个策展人的身上是没有意义的。这完全要靠个人的悟性,同样一批作品,在今日美术馆的空间展览和在广东美术馆的空间展览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策展人所面临的挑战。其实,很多人对策展人是有误解的,以为策展人很好做,其实,策展工作是考验策展人综合性能力的具体体现,要想成为一个有独特思想的策展人,这个过程将是非常难辛和漫长的啊!